中图分类号:B51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2)03-0038-04 一 众所周知,“存在”(Sein)问题贯穿在M.海德格尔思维之路的始与终。在早期著作《 存在与时间》(1927)中,海德格尔从人的此在的基础存在论人手,试图在“时间性”中 把存在从存在者中烘托起来。自《哲学论文集》(1936-1938)以后,海德格尔转向荷尔 德林及其古希腊悲剧精神,试图通过对语言的诗意本质的解释,实现“存在的澄明”。 海德格尔几十年潜心于存在之思,不断以新的视角(此在、事件、痕迹、语言、技术等) 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寻根溯源式的研究。但是,一旦我们面对海德格尔的众多著作,试图 概观其研究结果,寻求关于存在的某种解答,我们就必然陷入不知所云、无所适从的窘 境。尽管海德格尔各个时期的著述中不乏关于存在问题的各种解释,但仔细盘点起来皆 不过是“存在不是什么”(was das Sein nicht ist)而已。 从语义学上看,所谓“存在不是什么”有两层含义。其一,此话本质上业已超出了“ 对存在什么也不说”(ein Nichtsagen des Seins)的范围。因为“存在不是什么”一语 ,意味着不仅仅是有存在者,而是有存在。其二,“它是什么”(was es sei)只能通过 “它不是什么”(was es nicht sei)来予以解答。海德格尔一味用“它不是什么”来回 答存在问题,但这样一种存在之思必然导致一种类似“否定神学”(Negative Theologi e)的“否定存在论”(Negaive Ontologie)。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迥异其趣,海德格尔 对存在问题只限于作出各种否定性判断。试举这类命题如下: (1)存在不是存在者。 (2)存在不是神。 (3)存在不是人。 (4)存在不是人的创造,也不是纯粹主观的东西。 (5)存在不是站在人面前(Gegen-stand)的东西,也不是“按其自身存在的东西”。 (6)存在不是一点也不“接近”人的、与人“毫不相干”的对象(Gegenstand),亦即存 在不是客观的东西。 从语义学上看,所谓“存在不是什么”有两层含义。其一,此话本质上业已超出了对 存在“什么也不说”(Nichtsagen)的范围。因为“存在不是什么”一语意味着不仅仅是 有存在者,而是有存在。其二,“它是什么”(was es sei)只能通过“它不是什么”(w as es nich sei)来予以解答。海德格尔一味用“它不是什么”来回答存在的问题,这 样一种存在之思必然导致一种类似“否定神学”(Negative Theologie)的“否定存在论 ”(Negative Ontologie)。 二 在上述诸命题中,命题(1)(2)(3)可视为基本立论,其他命题则可视为命题(3)的延伸 或补充。下面,我们重点考察前三个命题。 1.存在不是存在者 海德格尔认为,全部西方哲学史都把“存在”想成为最一般的东西,从而使任何深入 的分析都无从谈起,甚至把“存在”总是只想成存在者的“先天的东西”,而毫不思考 “存在”与“存在者”(das Seiende)之间的存在论差别。 海德格尔首先指出,“存在不是存在者”,因为存在与存在者之间有着根本区别。一 切存在者都存在,但是,存在并不是存在者的“抽象普遍性”,而是存在者的存在方式 。 这种存在方式可从两方面来解释。其一,这种存在不是什么“实体性”的东西,不是 指存在者的“什么”(Was),而是指存在者“怎样”(Wie);其二,这种存在方式不仅是 指某种现成存在的方式,而且更指可能存在的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存在者只有 在它的存在中,也就是在它的存在方式中才能得到领会,存在是存在者得以可能的条件 。 存在绝对不是存在者。那么,存在是什么?海德格尔认为,存在应被视为“没有任何存 在者的无”,从而首先应被视为“无”,并且作为“没有任何存在者的东西”能够掠过 “无”的某一核心。按照海德格尔的解释,柏拉图以后的西欧形而上学的基本机制是“ 存在论-神学-逻辑学”。换言之,传统形而上学一开始就不是思考作为存在的存在,而 是思考作为存在者的存在者,以致存在被解释为一切存在者的最后根据即最高存在者。 因此,传统形而上学“存在之被遗忘状态乃是存在与存在者之差异的被遗忘状态”(注 :M.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374页。)。 2.存在不是神 传统神学把神看作一种存在者,确切地说,把神看作一种最确实的存在者(das Seiend ste)。但是,“神”不是海德格尔所寻求的存在。存在仅仅是“它自身”,并且仅仅思 考它自身。由此可见,海德格尔的存在是有别于任何存在者的“它自身”(es selbst) 。 存在即“它自身”。乍听起来,这是一种肯定的回答,但实质上是同语反复式的否定 存在论。所谓“它自身”一开始就根除了把某一存在者(包括神)等同于存在的可能性。 不过,“存在不是神”这一命题并不意味着“神不在”这一命题。因为托马斯·阿奎那 就曾断言:“作为万物之形象的神的存在”。 存在不是存在者,但存在又不能离开存在者而存在。由于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相互性 和循环性,人不仅能够发现存在者,也能发现存在。然而,海德格尔认为,此时的存在 绝不能被视为神或神性。因为一方面,存在作为存在者的存在方式,其作用是内在的、 有限的;另一方面,作为现象的根据,存在并不是实在论意义上的根源性存在,更不是 最高存在或创造者意义上的存在。所以,海德格尔拒斥了“惟一神”这一基督教传统概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