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的目的在于运用理性把人类从神话中解放出来,通过科学和技术来控制、支 配自然界,剔除社会痼疾,以创造一个更加合理的社会。但是在阿多尔诺和霍克海默看 来,启蒙运动由于其自身内在的逻辑转向了它的反面。理性转变为非理性,自由和进步 转变为统治和倒退,启蒙转变为欺骗。启蒙时代的各种话语,包括政治、道德和科学思 想都受到当代人的质疑和批判。19世纪末尼采对启蒙的批判在各方面都具有开创性和预 见性。我们在此探讨的是尼采对产生于启蒙时代的实证主义科学的批判。这种批判对于 后来的逻辑实证主义和科学实在论都同样有效。 一、现代科学主义的三种形态及其特征 启蒙曾经象征着理性、进步和乐观,而它当时的科学范式则是牛顿的还原主义、机械 论和决定论思想。19世纪中期,孔德的实证主义在把黑格尔哲学作为一种“非科学的形 而上学”埋葬以后,便把牛顿的科学范式推上了霸主地位,使之成为当时各种学科和话 语的标准。19世纪末,以机械论为特征的科学成为当时西方社会的价值基础。当时尼采 敏感地意识到,“迄今为止,在所有对世界的解释中,机械论在今天似乎以胜利者的姿 态处于一个显赫的位置。很明显,它自身具有良好的自我感觉,所有的科学都相信,只 有在机械论程序的辅助下,它们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注:F.Nietzsche,The Will to Power,Trs,Walter Kaufmann,New York:Vintage,1968,Sec.618.)。科学成为当时的偶 像,科学家成为范导式的理性之人,理性成为维护压迫剥削合法性的有力手段。以孔德 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科学是西方现代科学主义的第一种形态。孔德认为,发现事物本质的 企图是徒劳无益的,应代之以努力发现存在与事实之间的一致关系。问题的提法不是“ 为什么”而是“怎么样”。自然科学的显著进步已令人信服地证明,科学方法是一切领 域都应遵循的方法。科学惟一的目的是发现自然规律或存在与事实之间的恒常关系,这 只能靠观察和经验才能做到。这样取得的知识是实证的知识,只有为实证科学所证实的 知识才能成功地运用到人类实践的各个领域。 20世纪3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或逻辑经验主义兴起。其代表人物是石里克、卡尔纳普 及艾耶尔等。逻辑实证主义是孔德实证主义的一种当代形态。所以有时前者也被称为新 实证主义,后者被称作旧实证主义。二者在某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新实证主义的目的 是利用数理逻辑的成果对所有的知识命题进行逻辑分析,以揭示这些命题的经验基础。 但是新旧实证主义在一些原则问题上看法基本一致。他们都注重经验反对形而上学,都 主张用科学来指导人生和社会。艾耶尔说:“没有一个经验领域原则上不可能归到科学 规律的某一形式之下,并且没有一个关于世界的思辨知识的类型原则上超出科学所能给 予的力量的范围。”(注:艾耶尔:《语言、真理与逻辑》,尹大贻译,上海译文出版 社1981年版,第49~50页。)另外,逻辑实证主义还强调,科学依据的是事实,理论必 须由事实来判决,科学是客观中立的。 6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在科学历史主义的冲击下逐渐衰落下去,70年代和80年代又出 现了科学主义的另一种新形态——科学实在论。科学实在论是以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面 目出现的。它所采取的是一条介于逻辑实证主义和科学历史主义之间的道路。普特南等 科学实在论者主张,世界中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和过程,我们的理论和 判断正确与否,决定于它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世界,客观事件有其内在的属性和倾向, 人类可以逐渐获得真理。科学实在论坚持,当前对现实本质的科学观点是对现存世界最 好的指南。布赖恩·埃利斯在他的《真理和客观性》一书中就主张,科学家是运用自然 主义认识论来决定何谓最好的解释,而哲学家只是将这种解释本体化。他说:“在有关 事物本质的探究中,科学探究是最合理的,在认识论方面也是最客观的。对人和世界的 科学观点也是所有观点中最为合理的。”(注:Brian Ellis,Truth and Objectivity,O xford:Basil Blackwell,1990,p.264.) 总之,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和科学实在论虽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认识不同甚至相 左,但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科学是客观中立的,与价值无涉;2.存在严肃客观的事 实,真理便是对它的正确反映;3.科学对其他学科具有规范作用,它是现实生活的最好 指南。 科学主义是自然科学繁荣的必然产物。现代科学的昌明使科学主义日益滋长出一种家 长主义和专制作风。任何对科学的批判,都会背上“反对科学”的罪名。尽管如此,库 恩和费耶阿本德等人还是对科学主义进行了一系列发难,而且也的确击中了它的一些致 命弱点。然而他们对科学主义的批判是在科学哲学内部发起的,只关心科学的理论表述 ,因而往往是相当狭隘的。尼采的思想则令我们耳目一新。尼采以视角主义为工具,以 现实生活为基点,对科学主义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这种批判虽然是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 发,但并不过分贬低科学的价值,因而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容易引起普通人的共鸣。 二、尼采对科学主义的批判 (一)科学知识是一种视角或解释 实证主义者认为,科学是对现实的精确描述,科学是客观的,它保持价值中立和公平 性,能够给我们提供绝对真理。尼采以视角主义为武器,极力反对此类观点。 尼采认为,世界没有固定的结构,存在是单纯的变化,它是强力的积累和释放。它本 质上是一种自足自适的混沌,我们可以塞入任何我们所需的价值和视角。我们的概念与 混沌世界并没有对应关系,因为世界没有结构。我们的理论只是反映了我们需要的解释 ,是一种视角。他说:“实证主义坚持现象中‘只有事实’,与之相反,我要说:不, 恰好没有事实,只有解释。我们不可能确定事实本身:这样做的尝试也许是毫无意义的 。”(注:F.Nietzsche,The Will to Power,Trs,Walter Kaufmann,New York:Vintage,1968,Sec.481.)没有哪一种视角能够享有独尊的地位,因为认识论中根本不存在一种对 混沌世界的独尊的认识方式。世界的意义需要人来置入,需要根据自我创造的目标来设 置一个目的,形成一个自我的世界(注:F.Nietzsche,The Will to Power,Trs,Walter Kaufmann,New York:Vintage,1968,Sec.605.)。世界的价值在于我们的解释。尼采认为 ,没有什么客观存在的事实,有的只是解释。我们永远不可能拿一个概念、一个词或一 个符号同一个外物进行比较,而只能同别的符号相比较。尼采反对空谈事实而无视解释 和视角知识。实证主义者给一个事物起一个名字,便以为标识了一个事实。实际上,这 只是塞入了一种价值。这个所谓的事实只是从某个特定的视角出发对事物所做的解释。 人们根据某种需要,把某些相对独立的因素从变化之流中抽取出来,集合在一块,便成 了实证主义者的事实。有些事物被突出强调,有些则被淡化忽略,这全依人的价值需要 而定。没有什么科学知识和绝对真理,有的只是对世界的视角知识和解释。只存在经过 解释的世界的文化知识,不存在什么赤裸裸事实的世界之镜。人类知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