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926(2002)01-0001-07 在当代西方社会,特别是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一股在思维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思维, 被称之为“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潮流。这是一种专事摧毁的否定性思维:“非哲学”瞄 准的是传统的哲学观;“非理性主义”的对手是“理性”;“后人道主义”发难的对象 是“人”;“非中心化思潮”攻击的是“中心”;“反基础主义”摧毁的是“基础”; “解构主义”志在消解一切二元对立结构;“后现代解释学”对确定的、终极的“意义 ”发出了挑战;“视角主义”否定了认识事物的单一“视角”的存在等等。[1](P2)尽 管后现代思想家大多视理论为游戏,拒斥传统的“哲学”概念,但仔细体察便不难发现 ,他们所进行的却是地地道道的哲学运思。海德格尔经常喜欢引用荷尔德林的一句诗: “危险孕育拯救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后现代思想家告诉我们的,正是他们 用忧郁的目光洞察世界的结果。相比之下,伽德默尔的看法则比较乐观:“难道人们就 可以目送傍晚夕阳的最后余辉——而不转过身去寻望红日重升的最初晨曦吗?”[1](P33 )这也正是本文探讨构建当代理性形式的初衷。 一、后现代哲学对传统理性概念批判的启迪 哈贝马斯认为非理性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而非理性主义则以对传统理性的 “非难”和批判为表征。 首先,非理性主义向理性的权威性进行了发难。按照理性主义不证自明的假定:人是 理性的动物,理性是人的本质,理性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理性的自主为王,是与 它以绝对真理的化身自居相联系的。非理性主义从根本上摒弃了这种“绝对真理的幻想 ”,尼采将它讥讽为“幻影崇拜症”。当尼采宣布“上帝死了”的时候,同时也意味着 宣告了“绝对真理”的终结和理性的死亡。尼采指出,“我们不相信有所谓永恒的概念 、永恒的价值、永恒的形式、永恒的灵魂。”[2](P148)传统哲学家对理性体系的迷恋 是孩子气的,是不成熟的表现。因为人的存在是变动不居的,开放的,而体系则是封闭 的。所谓理性、真理的体系一旦建成,就把思想自身囚住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尼采 称传统的理性哲学家为作茧自缚的“大蜘蛛”、“苍白的概念动物”。因为他们缺乏历 史感和生成意识。 其次,非理性主义强调:传统理性的无限权威,是建立在对非理性贬低、压制、扭曲 的基础上的。柏拉图认为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不朽的部分,斯宾诺沙认为只有理性 克服了非理性才能达到自由。一句话,把理性抬到无所不能的绝对高度,排斥、抹杀、 扭曲非理性的东西,是传统理性主义哲学家在认识论上的主要局限。在非理性主义者看 来,理性并非象它自认为的那样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人并不能理性地控制自己的行动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业已证明,所谓统一的理性是由原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 成的,而由非理性统摄着。在推翻了理性的权威之后,非理性主义者将各式各样的非理 性的东西推上前台。从尼采的“权力意志”到拉康的“欲望”,从德里达的“本文”到 福柯的“历史”,从海德格尔的“思”到列维那的“异”,无不以混沌、流动、无序为 特征。 再次,与早期非理性主义从认识论角度颠覆理性的权威性相区别,战后的非理性主义 者进一步从政治上揭露了理性的极权性和压迫性,从一个新的视角对理性展开了批判。 列奥塔称黑格尔哲学为“理性的极权主义”。而德里达则认为,西方理性是与一种压迫 性的、极权性的生活方式和种族中心论的文化帝国主义相同一的。霍克海默在《理性的 黯淡》一书中认为,理性话语的核心包含着一种暴力的因素,极权主义的因素,是对现 实的奴役和对机械论的捍卫。正是理性自身本质中包含的病态,使得最初作为神话的解 毒剂而出现的理性,最终转变成了一种新式神话,一种奴役人的力量。在这一过程中, 科学与逻辑成了理性的重要帮凶,语言也变成了一种工具,抗议之声不再发出,思想本 身因此也被摧毁了。一句话,理性已经成为一种工具,一种统治工具。[1](P110)福柯 则认为,一部西方文明史,就是一部残酷监禁、野蛮驱逐“疯人”的历史,是人类以理 性名义对无理性的病人进行血腥镇压的历史。理性将非理性排除在社会之外,从而确立 了自己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正统权威地位。福柯利用自己的谱系学成功地将理性历 史化了,即理性在根本上是历史的,理性不是自己的根据,理性是历史地与权力联系在 一起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现代区分正是理性权力运作的结果。福柯指责笛卡尔从他的怀 疑方法圈定的理性园地里排除了非理性的冲动(动机)。 最后,当代非理性主义揭露了理性的工具性、理性方法的局限性。传统哲学的方法可 以分为两类:一是经验归纳法,二是理性演绎法。对此,非理性主义以非理性的情感思 维和直觉方法对之进行了强有力的挑战。有的非理性主义者赋予情感以方法论的意义。 克尔凯郭尔就把情感当作个人把握自己存在境况的认识方式。在他看来,只有融入生活 情感体验才是正确理解对象和自我的唯一途径。海德格尔也强调,人是用他的整个身心 、整个存在,而不是单用他的反思来理解自己的。人对世界的知觉,首先是由情绪和情 感揭开的,而不是靠概念。还有的非理性主义者用直觉和体悟来对抗传统的理性方法。 所谓直觉,按照柏格森的界定,就是一种“理智的体验”。柏格森认为,理性、逻辑的 框架只适用于僵死的无生命物质,对有生命的东西用逻辑的、静态的、几何学的方法进 行处理,必然会把它所有的一切本质的东西统统剔除干净。概念虽然作为满足于我们生 活的实用目的的工具是有用的,但决不可能通过它们达到事物最内在的本质。因为它们 只能变动为静、变个别为一般、变复杂为单一。一句话,把川流不息的、活生生的实在 肢解成一堆毫无生气的碎片。而惟有直觉才能完全地把握变动不居的实在。因为真正的 直觉总是对于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体的直觉。它代表了思维方式上的一个重大转向:人 由外在的冷静观察者、分析者变成存在的关心者、参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