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争论的缘起和简单经过 普特南在《理性、真理和历史》一书的最后提到了罗蒂,认为罗蒂“唯一存在的只有对话 ”这一断言无法与相对主义区分开来。“对话”是二人争论中具有关键意义的词,争论的直 接问题是是否应该期望对话达到一个理想的目标。这问题背后隐含的意思是说,如果回答不 应期望(如罗蒂),就是相对主义。 罗蒂在1983年一篇名为《协同性还是客观性》[1]的讲演中回答了普特南的批评,澄清了自 己的真理观和对“相对主义”一词的理解,仍然坚持“只存在对话”。 1990年普特南发表《Realism witha Human Face》一书,又集中了他对罗蒂的批评,重点 仍是相对主义。罗蒂的回答是《Putnam and the Relativist Menace》一文,重在廓清自己 的种族中心论(ethnocentrism)与相对主义(relativism)的界限。 争论的核心是相对主义,在由之引出的如合理性、真理观、对话等问题上,二人的观点皆 有可比之处。本文主要依据《理性、真理和历史》一书和《协同性还是客观性》一文,拟在 比较中澄清二人的立场,勾画争论的主要线条。 二、关于相对主义的论述 “相对主义”是任何哲学家都不愿接受的帽子。普特南指责罗蒂是相对主义,此前他已在 自己的“内在论”和相对主义之间划出界线,以示清白。 《理性、真理和历史》一书中,普特南有两节专论相对主义:分别是第3章“内在论和相对 主义”和第5章“为什么相对主义是自相矛盾的”。普特南概括了相对主义的表述、相对主 义与内在论的区别以及内在论(在他看来)克服相对主义的几点主张。 相对主义立场的一种表层表述是:“每一个概念系统同其他概念系统都恰好一般好”(60页 )[2],说白了就是“什么都行”。从概念系统的选择这一角度来谈相对主义,是与对真理符 合论的否定相关的。真理符合论讨论的是一套概念系统同“完全不受概念化过程污染的某物 ”是否“相符”的问题,普特南否认这种讨论有意义,但这种否认不等于说“每一个概念系 统同其他概念系统都恰好一般好”。普特南自己的主张是,知识的经验输入必然同我们的概 念选择有关,在此意义上,尽管输入是“受污染”的输入,但我们必须重视我们仅有的输入 。符合论者要寻求概念系统与“未受污染”的事物之间的符合,寻求形而上学的客观性 ;而相对主义者则认为所有输入都是被污染过了的因而都是无价值的,故没有,也不要任何 客观性。普特南认为,既然有些观点的确是我们的观点,它们就“规定了一种客观性,一种 对我们而言的客观性。”(61页)[2]承不承认这样的客观性,就是普特南内在论和相对主义 的区别之一。 由此,我们可以推出相对主义的深层表述:“但一个彻底的相对主义者会不得不说,X(指 真理及其正当性证明——笔者注)相对于P(某人)是否真这本身也是相对的。(131页)[2]”正 是在这种坚持中,相对主义者陷入窘境。相对主义者坚持的这一观点本身对他自己来说也是 相对的,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在坚持这一观点。正如普特南尖刻而精辟地指出的:“一 个前后一致的相对主义者不能把他自己当作一个说话者或思想者。”(134页)[2]内在论和相 对主义的另一个区别在普特南为相对主义设想的自卫中展现出来。普特南说维特根斯坦反对 整 个相对主义的论证是最出色的,维特根斯坦所抨击的那种相对主义人们称为“方法论的唯我 论”,论证的要点是说相对主义者无法理解“是对的”和“认为他是对的”这两者之间的区 别。在普特南的设想中,如果相对主义者设法作出区分,可以借用“真理是合理的可接受性 的理想化”这一观点,以一个条件陈述来保证“我将相信……”。但是,一个形而上学实在 论者可以反驳说,条件陈述本身是绝对的,相对主义者利用条件陈述就说明至少承认了一类 绝对真理,故自相矛盾。而一个内在论者则会强调“合理的可接受性”概念是客观的,正当 性证明的条件(justification-condi-tions)也是客观的,但相对主义者恰恰否认这种客观 性 ,反而视之为主观的。这就是第二个区别。 从内在论与相对主义的区别中,可以看到内在论的两个基本主张。一是关于真与合理的可 接受性有关系,但不是直接等同,“真是合理的可接受性的理想化”(61页)[2]。这就表明 普 特南为真理设置了“认识上的理想条件”,虽然不能达到,但讨论它还是有兑现价值的。这 一“理想条件”也就是普特南在书的末尾所指的“理想真理的极限观念”。内在论的第二 个基本主张是:“采纳一种客观的合理可接受性概念”(132页)[2]。普特南主张一种非绝对 的,但又实实在在起着作用的“客观的”合理性概念。这里的“客观”是“弱的”、“软的 ”客观。普特南还进一步主张,不仅有工具的合理性,还有目的的合理性;不仅有科学合理 性、认知合理性等所谓价值中性的合理性概念,还有本身就包含价值的合理性概念。普特南 甚至提问“有没有一个真的合理性观念”,我们所曾有的不同观念都是对它的不同观念。这 个极限概念是否必要,这个极限概念所代表的较“硬”的客观性是否必要,正是普特南与罗 蒂争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