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康德认为想象力具有联想、再生、复现、复制、建构和创造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派生地表 现对象的能力。也就是说对象先已存在,先有感性直观,通过联想、回忆等把先前的感性直 观再现于心灵中。以纯粹时空直观为条件的想象力属于第一种表现,而一切以感性直观为条 件的想象力属于第二种表现。康德把感性直观与对象的概念相联结构成感性知识,这就是“ 经验”。想象力不由自主地产生出想象,康德称之为“幻想”,那种睡眠中不自觉的想象是 “ 梦幻”。康德把想象力的创造性质看作为:一是狭义的创造性(也称之为构想性、产生性、 生产性、创制性的);二是广义的创造性,即复制性的(又称之为召回性的、联想性的)。 但无论哪种创造性质的想象力,康德都把它看作是离不开感性材料、感官观念的。人们总是 可以指出想象力所用的材料。康德说:“即使想象力是一个很伟大的艺术家,甚至是个魔术 家,然而它却不能创造出什么,而必须从感官那里汲取自己形象的素材。”(第50页)这表明 康德把想象力奠定在感性材料和感性观念上,这就为想象力确定了正当的基础,将其区别于 任意性的幻想。 康德认为,感性创造力有各种不同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在空间中直观的构成性的感性创造 力。这种感性创造力是说想象力对感性具体形象的创造,是在感性具体形象出现之前在想象 力中已把它完成。这种形象才是一种创造。如艺术家在创造某种舞蹈动作具体形象之前,这 种具体舞蹈形象已在艺术家想象力中构成了。这种创造如受意志控制,它就成为创作的作品 。这种创造可以按自然产物类似的形象来制造,对于这种作品康德称为自然的。如果离开经 验中不可能发生的形象制造对象,是不自然的而为幻想怪诞的。对于这种想象力,康德强调 它的构造性创造功能。 第二种类型是联想的感性创造力。这种想象力是康德接受休谟的联想习惯性的思想,认为 联想的法则,是经常接踵连续而来的感性观念造成心灵的一种习惯,也就是一个观念产生出 来,另一个观念也伴随着产生出来。但康德对于联想的创造力不同意用心理学的观点加以解 释,而是从认识主体想象力功能本身加以说明的。康德指出,观念的这种相关联的关系经常 是走得很远的,并且想象力常常从一百到一千跳得飞快,以致于好像在观念的链条中完全跳 过了某些中间环节,虽然人们没有意识到它们。对于这种想象力,康德是强调想象力有一种 跳跃性、飞跃性、观念的非连续性,这就为想象力的“创新”、创造的新形象不同于旧形象 制定了理论依据。 第三种类型是亲和性的感性创造力。“亲和性”原是化学中的概念,含义是使两种性质完 全不同的异质元素相结合,这种结合是内在的关系并产生第三者。康德这里借用这一名词是 想 说明,感性与知性具有不同的认识性质,但对知识的影响是直接地结成亲缘关系,似乎它们 一个来源于另一个,或者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来源,但事实不是这样。康德是说想象力具有 协调感性与知性两种不同认识能力并使之加以联合与统一的功能,以此类比亲和性。由此亲 和性在根源上是有结合、统一、协调的作用。由此康德说:“我所理解的亲和性是具有同一 基础的杂多事物在根源上的协调”。(第60页) 二 在感性的想象力中,现象已具备主观的统一性,但还不能说具有客观的统一性。因为感性 的想象力只是主体感性的“把握”和知觉的联系,还不能说是真正的综合与统一。先验的想 象力的价值在于创造性。但是创造是一种非意识的、理智直观的创造性。它比主体意识的出 现早,在意识前,但这种理智的先验的想象力,是与知识范畴相协调的,范畴通过想象力才 有一般的普遍性综合。虽说想象力在心灵中具有盲目性,但实不可少,无想象力就无任何创 造性的新知识。虽然我们尚不能轻易意识到想象力,但康德认为它是隐藏在人的心灵深处, 是难于发现的。范畴作为知性纯概念的综合,必须有想象力加于其上,才能表现为知性活动 的自由的功能,特别是知性作为那种创造知识的能力,其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康德的感性直观的“把握”是主观的,也是偶然的。然而作为亲和力的创造性已进入到客 观的必然的规律性这一阶段,亲和力本身作为联想的想象力的规律,依靠的不是主体个体性 的感性自我,而是纯粹的自我意识或纯粹统觉的先验统一性。 先验的亲和力把现象在纯粹的自我意识中或先验统觉中联结起来,把现象杂多归于主体意 识的范畴形式,现象杂多需要主体自我意识,才能被统一起来。只有现象的先验亲和力,才 把现象同主体意识联结在一个系统中。这样先验的亲和力才是现象的共同性质和共同条件, 是先验的亲和力把意识的统一性带给现象杂多性。先验的亲和力又是以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 性或纯粹统觉的原始的综合统一性为条件的。这样纯粹自我意识的综合统一性作为现象的先 天条件是通过先验的亲和力。这里先验的亲和力的价值显示出联结感性与知性的中介力 量,是二者相交的桥梁的能力。 康德的想象力是现象成为经验对象的客观条件。现象的杂多性或多样性在直观的把握和想 象力的重建中,给予主观的联结,是通过联想法则把现象杂多性按经验意识秩序联系起来。 经验意识与想象力的再造、重建、联想合乎法则。但亲和力又按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性或纯 粹统觉的原始综合统一性的法则,来统一安排经验意识或联想内容。正是这样,自我意识或 纯粹统觉把知性引入想象力,带给联想、经验意识以普遍必然的规律性。在把握、重建、联 想中,想象力是在感性、知觉中活动。当联想由主观的规律性到按自我意识先验统一性的规 律性统一时,才是先验的想象力的活动。想象亲和力把纯粹主体意识规律性带入经验意识中 ,由于这种规律性来自主体自我意识本身而不是出自经验,因而它是一种“客观性”,由此 经验意识成为了纯知性的产物,形成经验的对象。这就是说,想象力是现象走向经验的客观 性的条件。这表明想象力具有感性和理智的双重性,两方面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作为感性的 想象力,带给意识中的感性多样性以主观的秩序性,使感觉表象成为想象力的作品,这就是 现象界;作为先验的想象力,从知性那里获得颁布给它的法则规律,按照自我意识先验统一 性或纯粹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原则方式,带给现象多样性以连接。这样先验的想象力就把作为 普遍性、必然性的客观性引进经验知识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