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和《东方时空·焦点时刻》(下称“《焦点时刻》”)分别于1994年4月1日和1993年5月1日开播。今年5月份,这两个栏目双双获得首都10家新闻单位评选的名牌栏目称号。《焦点访谈》、《焦点时刻》目前得到了广大普通电视观众的广泛赞誉和爱戴,被有关领导和新闻界同行称为新闻改革的新成果。 一、栏目的定位和宗旨 1.对党和人民负责 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是新栏目定位的根本前提和原则。在这个前提和原则之下才是我们办栏目的宗旨,即:把握生活主流,遵循电视规律,增强传播效果。就栏目的内容而言,要把握生活主流;就栏目的形式风格来说,要遵循电视规律;而增强电视传播效果,提高宣传质量则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两个栏目分别根据自己的栏目特点确定了报道内容和形式,比如《焦点访谈》的定位是: 时事追踪报道 新闻背景分析 社会热点透视 大众话题评说 2.两个“焦点”的特色和风格 特色: (1)记者主持人 两个“焦点”在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中国第一代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评论员)的初期,使用了“记者主持人”的概念,并在节目中率先实施。这些“记者主持人”负责一期节目的策划、采访、编辑、主持,他们既参与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又在屏幕上出镜主持。他们的形象和声音可能不如传统的播音员潇洒、优美,但他们用朴实和真诚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他们的语言可能还不尽流畅、凝炼、规范,但他们以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调查采访事实,叙述分析事实,大大提高了报道的真实性和言论的权威性。 (2)现场报道和纪实拍摄 就电视来说,首先应弄懂什么是电视的优势。谁都知道电视的优势在于声画合一。但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了其中的一个方面,电视艺术片注重画面,电视政论片注意声音,电视新闻往往也是如此。其实声画合一,只是电视优势的表象,电视最本质的优势在于它的快速、真实、现场感强、感染力大。 国外的电视,无论哪个国家,哪个电视台,都在充分利用电视最本质的优势办节目,这是规律,而这些规律过去却被我们忽视了,由于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外的电视节目内容,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但符合电视规律的制作手段,是可以借鉴学习的。 很多报社和通讯社的记者感叹说,同样内容的批评报道,如果报纸、杂志报道,被批评者往往要告状打官司,而如果电视对其现场报道,被批评者往往不敢如此。原因就是摄像机已将现场的当事者说的什么、干的什么以及旁观者的反应,都记录下来了,不容反驳。这就是电视的优势。 当然,现场报道并不是说记者在现场说了话就行了,好的现场报道需要记者有现场观察的能力,现场判断的能力,现场描述的能力,现场控制的能力和现场提问的能力。 纪实拍摄是我们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拍摄手法,它有利于发挥电视形象直观、捕捉典型细节的优势。 在拍摄湖北一些地方非法经营棉花生意的节目时,我们的记者来到一个非法收购棉花的黑窝点。这里人去房空,无法证实对他们的怀疑。摄像师先拍下了一只正冒着热气的茶杯和椅子上搭着的衣服;当一位姑娘进到院里,自称是来玩时,镜头又不失时机地对准了她头上的一朵棉花。不用记者追问,观众自己就能看出真和假了。在《解决经济纠纷严禁扣押人质》一期《焦点时刻》里,记者抓取法院院长拿着记者的证件说“这是金子的么?嘿嘿嘿嘿”,一面吃着花生,一面纠缠记者“你,你,你听我给你说说中国的法制发展史……”等细节,把无视法律和公众舆论的一个土皇帝的形象画给了观众。很多观众来信、来电谈到这个节目时,都说对这些细节有深刻的记忆。纪实拍摄还有利于发挥电视擅长展现必要过程的优势,而调查的过程往往是取证的过程、表现的过程。运用这一优势,往往能给观众带来步步追踪、环环相扣的逻辑感。如在《化肥“肥”了谁》的节目中,记者以被采访者的回答为线索,顺藤摸瓜,把化肥在生产、批发、销售的各个环节都采访到了,观众跟着记者做了一次全程调查。 (3)亲切贴近 以纪实手段,通过记者现场报道的方式,已经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接下来就是记者应该从平视的角度与观众有所交流。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群众普遍关心的;其次,在心理定位上传播者不要自以为高明而居高临下,俯视众生;再次在语言叙述上要少概括,多叙述,少抽象,多具体,少教导,多商量。比如在《行情看好’94国债发行第一天》中,记者在请了专家、政府官员、投资者分析、比较了买国债的收益后说,“至于买不买国库券,买了上算不上算,还是由您自己定”。有同志评价说:“这样贴近观众的评论太真实可信了”。电视节目不要以结论压人,不要以气势强迫人接受,而要把事实摆在观众面前,让他们独立自由地思索、判断,使主观引导通过客观事实的展示得以完成,这是一种更深层、更有效的贴近方式。 风格: “焦点”的评论风格可以简单表述为把编辑记者对事实本质的认识通过对事件的报道,对事物内在逻辑的揭示,达到引导观众思考判断的目的。 电视评论应该以对事实的报道为基础。但这种报道不是新闻事件的平铺直叙,而是力求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表层,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如1994年11月19日《焦点访谈》播出的《惜哉文化》,报道的是吉林博物馆、图书馆被大火烧毁的新闻,记者不只拍下了火灾现场和损失情况,还通过对市长、副市长、工商局长、博物馆工作人员、消防队负责人、一般群众的采访,把截然相反的态度、损失认定、着火原因的判断等充分展露,又对火灾之前多方面的工作情况做了实事求是、证据确凿的调查,引导观众挖出了隐藏在火灾背后的官僚主义。虽然片子里没有提一句“官僚主义”,但它由事实昭示的主题,却毫不隐晦地传达给了观众:火灾与官僚主义有关。这一警示不幸在以后的新疆克拉玛依、辽宁阜新等大火中一一得到验证。由于观众对这个结果投入了情感和态度,理解更深,立场就更坚定。久而久之,他们对整个栏目的信任和喜爱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