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性,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于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目前,乡村体制改革已在全国陆续展开,如何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到改革实践中去,这对于做好乡村体制改革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明确乡村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推进乡村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行政管理体制经历了撤社建乡,撤区并乡的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传统的农业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现有乡村体制已难于适应农村经济市场化、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定程度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乡村体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乡村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形式,是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与群众接触、方针和政策与群众见面的地方,乡村体制改革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整个机构改革的成败,而且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农村矛盾突出,农民增收缓慢。中央决定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要求用“三个代表”的思想重新审视“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用发展的观点和忧患意识去分析当前农村面临的新形势,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农村经济社会实现新一轮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搞好乡村体制改革,对于解决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的基本矛盾,加快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进程,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用“三个代表”的要求去指导乡村体制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在指导思想上要走出三个误区:一是要走出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指导推进乡村体制改革割裂开来的认识误区。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建理论,适用于党建领域,与乡村体制改革关系不大。二是要走出把改革等同于机构、人员减少的思维误区。孤立地认为乡村体制改革就是精简乡镇,分流人员。只要乡镇减少了,人员减少了,改革的目的就达到了,改革就大功告成了。不能把改革与改革的目的割裂开来。三是要走出急功近利、一步到位的“左”的误区。乡村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政治性很强,涉及到方方面面,关系到乡村的发展、稳定和基层干部的切身利益。而且乡村体制改革处在改革的最底层,人员分流渠道窄,难度大,操作时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严格按照政策,结合实际,因人因地制宜,能一步到位的一步到位,不能一步到位的分步实施,切不可急功近利。 二、乡村体制改革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去调整建制 马克思说过,任何权利结构都会受到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政治结构的约束。乡村体制怎么改,不是一个撤撤并并、加加减减,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的问题。必须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去调整建制。 第一,要按照“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去科学规划。乡村体制改革要本着经济主导、促进发展的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乡村建设与生产力发展和区域经济格局相适应。过去,由于一些乡镇规模过小,设置不符合经济流向、与区域经济格局相悖,致使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难以聚集,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对这类乡镇科学合并,使规模适度,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统一调配使用各种资源,使资金、物资、劳动力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增大其经济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但如果合并后乡镇过大,将难于对付实施直接管理。国家关于乡镇、村的规模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建制镇的人口、面积以多少为宜,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不能搞“一刀切”。因此,在对乡镇行政区划进行撤并调整时,必须深入调查,充分论证,科学决策。应以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发展水平为主要指标,同时,综合考虑各地社会条件以及历史沿革和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尤其要考虑到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水系、地势等自然条件和民族习俗,科学合理地制定撤并乡村规划,尽量达到合理完善的要求。 第二,要按照体现“先进文化”的要求去合理布局。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对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推进乡村体制改革中,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考虑文化因素,是新形势下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这就是说,乡村调整布局,要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习惯、民族构成等因素。在建制镇的建立上,要依据区域条件和经济状况,合理布局小城镇,集中有限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小城镇。建设好卫星镇、区域中心镇、口子镇等特色鲜明、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各类小城镇。发达地区要在重要交通干线创建城镇群带,完善城镇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通过合理布局,使其名副其实地成为带动所辖区域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文化娱乐的中心和主导力量。在行政村的撤并上,按照“村庄”规划,着力加强“村庄”建设,合理布局村庄群落,特别是那些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地区,要本着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原则,采取从“山上”向“山下”搬迁,从“边缘”向集中地方搬迁,对零星分散村予以分解向大村合并等方式,实现零星分散向集中统一转变,并建立健全村级文化室、卫生室、幼儿园、党员电化教育活动室等配套设施,规范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弱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