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加快,许多人都认为纺织业将从中获利最大。然而我们在为即将取消纺织品出口配额欢庆之时,应清醒地认识到,配额的取消也会使我国失去现有配额对我国已占市场份额的保障作用,我国纺织业将在全球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因此,深入分析我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并采取相应对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纺织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一)各国纺织业生产效率的国际比较 1.纺织业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长期以来,许多人从比较成本学说和我国出口格局出发,将纺织业视为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然而,通过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我们却发现,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我国纺织业,其劳动生产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不是相对较小,而是绝对较大(见表一),我国纺织业的劳动生产率不但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与印尼、马来西业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毫无生产率优势可言。 表一 纺织业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单位:美元/人年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国际统计年鉴》(1998、1999)、《中国工业统计年鉴》(1998)整理计算。 2.纺织业增加值率的国际比较。一般来说,工业增加值率与生产技术水平密切相关。我国工业经济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业物耗比重高而增加值率低。因此,我们将纺织业增加值率作为分析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国际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纺织业的工业增加值率不仅比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约低近一倍左右,而且还低于印尼等发展中国家(见表二)。上述分析表明,我国纺织业在工业增加值率的国际比较中处于很大的劣势地位,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纺织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产业加工深度和技术含量低,以及物耗比重较高。 表二 纺织业增加值率的国际比较 单位:%
资料来源:同表一。 3.纺织业劳动报酬占增加值比重的国际比较。按照传统看法,由于我国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我国纺织业在劳动报酬占增加值比重方面应据有相对优势。然而事实的比较结果却告诉我们,在该项指标的国际比较中,我国除了低于日本0.2个百分点外,不但远高于印尼、马亚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甚至高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可见我国纺织业在这方面也并无明显优势可言(见表三)。这表明劳动报酬占增加值的比重不仅与工资水平有关,更与投入要素的密集程度相联系,资本密集度高,劳动报酬的比重一般就低,劳动密集度高,劳动报酬的比重相应就高,我国纺织业的现状正反映了这一点。 表三 纺织业劳动报酬占增加值比重的国际比较 单位:%
资料来源:同表一。 上述比较表明,我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极为明显的弱化趋势,这从近二十年来纺织业的变化状况中也能得到证明。从国内发展来看,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纺织业占全国利税比重、产值比重、资产比重、人数比重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在15%以上,但随后却呈现出明显下降态势,这说明纺织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受到削弱,产业竞争力不断弱化。从国际竞争来看,我国纺织业的传统比较优势也日益削弱。一方面,我国纺织产品主要依赖低劳动力成本来参与国际竞争,但近年来这方面受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发达国家虽不具备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但它们通过用高技术改造纺织业,不断提高其生产效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可见,“入世”后我国纺织业将面临着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双重竞争。 (二)“入世”对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不利冲击 从某种角度讲,我国“入世”后,纺织业虽面临着较大的机遇,但同时也会遇到更多的严峻挑战。为此,我们应纠正过去那种过于“乐观”的看法,冷静分析“入世”对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不利冲击。 1.投资结构问题引发的冲击。目前在我国纺织品的出口比重中国有企业占64%,外资企业占32%,集体企业占3.9%,私人企业占0.1%,可见现阶段我国纺织业的出口仍以国有企业为主,集体和私人企业发展严重滞后,但外资企业来势凶猛。而且,我国一旦加入WTO,纺织业就必须遵守“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TRIMS),即投资开放承诺,届时拥有先进技术、雄厚资本和品牌优势的跨国公司会大举进军我国纺织业,这将在国内直接对我国纺织企业施加极大的压制性影响,进而严重削弱我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我国台湾某跨国集团已计划在江苏投资建立一家棉纶原料公司,其设计规模超过国内所有同类厂家的现有生产能力,极易导致国内棉纶原料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争夺国内市场上而无暇顾及国际市场。 2.现行出口体制严重削弱我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纺织品的出口仍主要以外贸收购制为主,由于各种纺织品主要由外贸公司集中经营,从而容易造成工贸分离、生产企业与市场脱节、市场信息不畅、产销渠道过长等不利影响,因而使我国纺织业无法适应国际市场品种多、变化快、交货期短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