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研究会副会长杨启先教授近日指出,“十五”期间,体制创新将是我国经济工作中的繁重任务,它的实现与否关系着我国“十五”计划能否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已作为我国“十五”期间的发展主线。而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个繁重的任务又往往同经济体制改革结合在一起,而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又是经济体制创新。创新经济体制不但可以使社会生产关系充满活力,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因此,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就必须创新现有的经济体制,否则,经济结构就难以调整或难以达到预想的目标,也就无法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改变分配方式不合理导致的分配差距过大的局面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社会安定,人民团结。目前这种局面不但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于行业与行业,地区与地区之间。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能把高收入的拉下来,或单纯的只扶助低收入的搞平衡。我们只有依靠一个好的体制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创新现有的分配制度。健全市场交易制度,进一步提高市场透明度。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或个人要取得一些资金或生产资料,依然往往会依靠一些权力的批示,而权力也会利用这个机会搞腐败,搞权钱交易。而创新市场体制,健全市场交易制度,就可以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强市场监督,减少腐败现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杨启先指出,我国体制改革已经进行22年了,这些体制改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体制创新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只是实现部分体制创新,仍有很多体制还未创新。因此“十五”期间我国体制创新的重点将是我国体制改革22年来滞后的环节,主要在企业、市场、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四方面。 从目前的情况看,这四个环节的改革有的进展不错,有的还待加强。而要实现体制创新,就必须抓住这四个环节的不足之处,积极推进改革,使它们在“十五”期间各方面取得协调发展。 如何在我国的市场、企业、国家宏观调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这四个环节实现体制创新呢? 杨启先认为,第一,市场环节,而市场环节包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我国商品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步建立起来了,例如:消费品过去95%有国家决定价格,而现在95%有市场决定价格。这个方面我们只需要进一步完善。而市场方面最为不足的是生产要素市场,有关学者计算后,发现一个国家在市场化至少达到85%时,才算实现了市场经济。而我国目前才达到6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生产要素市场化滞后导致的。而在我国生产要素市场化问题主要集中在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企业贷款,市场仍有政府主导,我国每年80%以上的贷款给了只占国民经济的1/3的国有企业。另外,我国的利率和汇率基本上有国家规定,不是随着市场的供求自动波动,因此,我国应该加大资本市场化,逐步放开企业贷款,利率和汇率市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国有劳动力市场还存在大量的下岗职工等非市场化劳动者,这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市场化力度。所以市场环节要实现体制创新,不但要继续完善商品市场,而且要通过加大资本市场化和劳动力市场化的力度,加大生产要素市场化力度使其发展起来。 第二,企业环节。我国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我国非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发展非常好。因此,我国企业体制创新主要是推进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改革之初,我国就进行了国企改革,但到现在仍远未解决国企问题。这主要是产权制度和经营者制度这两个方面我们没有创新。因此,国企产权制度改革主要解决目前存在的政资不分,政企不分,两权不分。产权制度创新就是要解决这三个问题,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这首先要划分国有企业的资产及其明确代理人,并形成制度有代理人对国有企业的资产经营负责,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两权分开。国有企业经营者制度创新是要加强对经营者的支持和监督,建立一套激励的制衡机制。 第三,国家宏观调控体制环节。目前我国基本建立起了宏观调控手段,但宏观管理体系仍然不足。这主要表现在我国政府审批项目太多,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因此,我国政府宏观调控体制的创新主要集中在精简机构,人员。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项目。对极少数不能取消的必审批项目,向立法过渡。 第四,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环节。分配制度创新就是要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机制调节过高收入,并进一步规定收入分配,使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得到解决。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养老退休制度,公费医疗制度,失业保障制度等,最终建立真正社会性的保障制度。 杨启先最后强调:在“十五”期间我们必须通过体制创新改变目前我国经济中存在的一些环节不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所导致的两种矛盾的经济体制并存的现象,从而建立起一套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2月19日《中国市场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