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出于各种利益驱使,为达到各种目的,运用各种手段对利润实现情况进行人为的调整,使利润“虚增”或“虚减”(目前,上市公司通过利润操纵使利润“虚增”的行为更为普遍),通常把这种行为称为利润操纵。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动机不同,手段各异,为了不断净化和完善证券市场,为了实现对上市公司潜力的最大挖掘,我们有必要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进行全面的透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动机 1.为获得配股资格 上市公司取得配股资格实际上就是获得从证券市场中再次融资的机会,通过配股既可以降低财务费用,又可以投入新项目,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很长时间以来,中国证监会把“净资产收益率最近连续三年不低于10%”作为上市公司获准配售新股的重要条件之一,2001年3月根据证监会颁布实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将净资产收益率最近连续三年不低于10%调整为最近三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上市公司视此为“生命线”,不惜使用各种手段粉饰经营业绩,使自己保持或重新获得配股资格。 2.为免除摘牌或特别处理的威胁 按照我国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当年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将被实施有别于股票的交易制度,即被实行“特别处理”;如果连续三年亏损,上市公司的股票就要被暂时停止交易,即被摘牌。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目前上市额度是一种稀缺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上市公司为了免除摘牌或特别处理的威胁,在帐务处理上使用各种花招进行利润操纵。 3.为提高新股发行和配股价格 由于长时间以来,我国股票发行数量有额度限制,为了在有限的额度内,尽可能多的募集资金,上市公司只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股票发行价格。我国股票发行价格的定价常采用固定发行方式,一般应使股票市盈率保持13-15倍之间。为了达到这一水准,上市公司只能在每股收益上“大做文章”。 上市公司为了通过配股获取最大限度的资金量,有意提高每股收益,为抬高股价打下基础,从而,为配股价格的提高留下空间。 4.为美化上市公司形象 证券市场是展现公司形象的重要舞台,有些“借壳上市”的公司为改变在二级市场上的形象,使用各种手段包装利润;还有些以往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为保持良好的公司形象,维持“束之高阁”的股价,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常常借助会计上的技术处理“挽救”本已下滑的业绩。 5.为达到盈利预测中的目标 上市公司为了赢得投资者的青睐,常常公布一些良好的业绩预期,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当实际盈利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时,为了维护公司的声誉与形象,便只有求助于会计上的技术处理以弥补利润“缺口”。 6.为了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利益 为了确定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责任,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酬金大多与上市公司有经营业绩相挂钩,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人员从自身利益出发,包装利润,伪装业绩,使自己从中受益。 二、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途径 1.利用关联交易,伪装经营业绩 我国上市公司中,绝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经过资产剥离、分拆后发行上市的,它与母公司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利益关系。这就为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实现利润操纵提供了基础条件。 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以协议价格购销材料、货物和服务;根据需要转嫁或提高各种费用;通过关联方的转让、置换和出售资产,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减少不良资产带来的损失;通过与母公司之间进行资产的托管经营和联合投资业务来弥补亏损,伪装业绩。 2.“巧用”会计政策,扩大经营成果 会计政策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并最终产生会计报表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不同的会计政策将导致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差异。一定时期,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会计政策应保持前后连贯一致性。但针对企业的自身情况,有些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就为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上市公司根据需要改变折旧的计算方法和存货的计价方法,减少当期的成本费用,改善财务状况,增加帐面利润;对于长期投资通过在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的变动调节利润。 3.利用应收帐款虚增利润 上市公司利用应收帐款进行利润操纵的主要方式有:大量采用赊销业务;关联公司之间虚构交易业务,并以应收帐款挂帐;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继续挂帐;不按规定的比率计提坏帐准备,利用直接转销法调低坏帐率,虚增利润,同时也夸大了上期资产负债表上应收帐款的可实现价值。在我国不少上市公司中,应收帐款在总资产中占有很大比重,这就使利用应收帐款进行利润操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4.利用潜亏挂帐,实现利润“增值” 上市公司为了提升当期的经营业绩,将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投资损失、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重大或有负债及有关损失长时间挂在帐上,将原本属于当期的费用记入上述有关帐户中留待以后处理,从而使资产“保值”,利润“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