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党从人民利益出发,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党内监督,尤其是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把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对相关的一些重点问题作了分析思考。 一、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政“一把手”处于权力运作的核心地位,对其加强监督管理是新形势下党的干部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对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1.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实现从严治党的当务之急。“一把手”的大量违法违纪成为当前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一把手”的腐败给本单位、本部门腐败之风的蔓延开了绿灯。客观上,工作制度、监督制度被带头破坏,给腐败造成可乘之机。“一把手”的腐败直接影响班子的风气,使班子成员对腐败现象熟视无睹,甚至推波助澜,更不可能理直气壮地反腐败。其次,“一把手”腐败影响巨大,毒化了社会空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降低了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破坏了党群关系、政民关系,增加了反腐败工作的困难和成本。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可以有效地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实现从严治党的目标。 2.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实现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的客观需要。邓小平同志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江泽民同志也指出,保证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首先要提高各级党政“一把手”的素质,“一把手”是一班之长。“一把手”的高度的政治素养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会带动影响整个班子成员的素质的提高。 3.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政治体制不断地进行了改革,但仍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权力的相对集中,缺乏合理配置;二是权力运行过程缺乏科学性和公开性,决策质量不高与“暗箱”操作问题突出。这些问题正是对“一把手”监督不力和“一把手”腐败现象产生的政治体制原因。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各级机关和广大民众对“一把手”的监督,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监督,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监督的原则,才能保证“一把手”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好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来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需要解决两个重大历史性课题:一个是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一个是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这两个课题解决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巩固,直接影响我们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作为一个有6400万党员的执政党,要解决好这两个课题,各级党政“一把手”的作用至关重要。 二、对“一把手”的监督何以难?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监督,谈何容易!尤其是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更是其难尤其。调查中一些被调查者不无忧虑地认为:现在身边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一把手”,正在成为党政干部链中“上管不着,中管不了,下管不得”的特殊干部群体,他们在事实上已经被游离于受监督管理的范围之处;在他们身上时不时出点什么问题,是很自然的。问卷调查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据发放的1000张实际回收907张问卷调查表统计,在问及现行干部体制下能否做到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时,回答“不可能”的占22.9%,回答“不太可能”的占57.7%,二者相加,所占比例为80.6%;除了极个别不予回答和回答“不知道”的占2.8%之外,回答“可能”的仅占16.6%。那么,对党政“一把手”监督难究竟难在哪里呢? ——认识上的误区:对“一把手”监督意识的低迷。在要不要对各级党政“一把手”实施监督的问题上,有两种理念判断值得关注。一是认为“一把手”是优中选优的干部人才,他们是通过一路过关斩将才“金榜题名”的。相对而言,在一个班子里,“一把手”才智过人,能力超群,政治思想水平出众,整体素质是高的。而且他们位居“一把手”,位尊必自重,怎么会出问题呢?二是认为“一把手”是班子的核心和关键,要充分发挥其核心和关键作用,就要对他们放心、把手,要让他们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对他们不必管束太多、太死。上述错误认识,是对“一把手”实行有效监督的现实思想障碍。它已经并且还在继续对主体监督功能的发挥和监督举措的推行,产生消极影响。 ——权力运作上的特区:对“一把手”监督力度的脆弱。监督“一把手”,其目的是防止“一把手”用权失控。问题恰恰在于,在目前情况下,此种失控殊难避免。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一把手”在权力配置上的优势和接受监督的弱势所使然。其集中表现主要是:其一,地位显赤,权重势大,不便监督。一般认同和实存的定势表明,党政“一把手”在党委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在行政领导班子中处于统帅地位,在决策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实施决策中处于指挥地位,在组织协调中处于统领地位,在千军万马中处于领军地位。地位如此,赫赫乎非可凡比,权势必然随之扩溢、增大。监督是一种权力的行使。在一个系统和单位,被监督者的权力增大到等于或大于监督者的权力,监督者要实施职权范围内的监督,显然就多有不便了。其二,多职一身,权力集中,不易监督。“一把手”多重兼职,现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甚至已经变成不成文的通例和组织时尚。这就强化了“多权归一人,一人说了算”的专权倾向,形成了只有“他管人”、没有“人管他”的局面。其三,委责过重,权倾一方,不能监督。过去曾经有过“第一书记挂帅”的领导模式,也有过“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的行政套路。时至今日,权力配置更加向“一把手”倾斜,使之成为“一言九鼎、一呼百诺”的人物。“一把手”拥有的权力和权力运作,已经很难受到监督力量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