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当时被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①它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对战略反攻及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收复东北失地起了“前进阵地”的作用;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来新中国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这一段非同寻常的历史,吸引着新中国的史学工作者为之秉笔勤书,钻研探索,从而获得了可喜的成就。本文拟概要地回顾建国以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的研究状况,以期推动研究的深入。 一 建国50年来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前17年,即1949年至1966年为第一阶段;1966年至1979 年为第二阶段; 1979年以来的20年为第三阶段。 (一)起步与缓进的17年(1949—1966年) 1951年7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曾文经的《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个伟大的创造——追记冀中平原的地道战》一文。这是建国后第一篇研究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文章。 从1958年开始,研究文章逐渐增多。1959年主要有下列文章:杨德昌的《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十万工农大暴动》(载《北国春秋》1959年创刊号),孟庆山的《抗战初期冀中平原上的河北游击军》(载《北国春秋》1959年创刊号),朱仲玉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平西抗日根据地》(载《历史教学》1959年第6期), 徐灵的《抗战时期晋察冀敌后美术活动》(载《美术研究》1959年第11期)。1960年《历史教学》第5 期发表了朱仲玉的《冀东抗日大起义和冀东军民的抗日斗争》, 介绍了从1938年7月冀东抗日大起义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为止, 冀东军民坚持英勇抗战的战斗历程。 1961年至1964年,有代表性的文章有:吕明灼的《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华北推行的“治安强化”运动》(载《山东大学学报》 1961年第3期),朱仲玉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平北抗日根据地》(载《历史教学》1962年第7期), 杨成武的《从东渡黄河到平型关大战》(载《北京日报》1963年8月1日)。 1965年8月是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 全国各地都举行了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这一年文章的数量居历年之冠,多为回忆文章。主要有:马辉的《人民战争威力无穷——河北省民兵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作用》(载《河北日报》1965年8月25日), 葛振林的《奋战在狼牙山上》(载《人民日报》1965年8月29日), 杨成武的《层层火阵烧野牛》(载《人民日报》1965年8月19日)等。 《层层火阵烧野牛》反映了“五一”大“扫荡”后八路军在被日寇细碎分割、严密封锁、疯狂“清剿”、反复“剔抉”的冀中平原上是怎样坚持抗日斗争的,介绍了冀中人民在粉碎日寇的“驻屯清剿”斗争中创造的地道战。 总之,在这一阶段内,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的研究刚刚起步,并且进展缓慢。据粗略的统计,该阶段共发表研究文章34篇,且绝大部分是回忆性和介绍性的,研究范围主要限于根据地建立、巩固和发展的过程及人民的抗日斗争方面,有关政治方面的只有1篇, ②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则很少涉及。 (二)停顿与复苏的13年(1966—1979年) 与其他科学研究领域一样,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研究在10年动乱中亦遭受了空前的浩劫,正常的学术研究工作被迫陷于停顿,偶见于报刊或出版物的有关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篇目,基本上是以所谓“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的面目出现的。当然,在这10年间发表的有关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文章中,也有为数不多的几篇尚能通过历史事实来阐发人民战争的伟大作用,或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侵华战争的罪行,号召人们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粉碎“四人帮”以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研究工作得以恢复,大量的论著在撰写或酝酿之中。尽管当时思想还不够解放,但是,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研究进行拨乱反正已成为研究者们一致的心声。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这一心愿得以实现,并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研究的探索与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探索与前进的20年(1979年—1999年) 1979年以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研究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20年时间内,出版专著、专集50 多部, 发表论文和文章340余篇。这些论著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前30年的总和, 而且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较前有了很大提高,标志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研究的进展,表现在研究部门不断增加,研究队伍不断扩大,在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出版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80年5月,经河北省委批准,河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等5个单位组成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编研组。同时,由国家财政部牵头,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魏宏运主持,组成了晋察冀财政经济史编委会。1981年底,经彭真、聂荣臻同志批准,在北京成立了晋察冀人民抗日斗争史编委会,肖克同志为主任,下属分会发展到16个。为了全面征集、整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资料,1985年3月, 由河北省党史资料征委会牵头,成立了由河北、山西、内蒙古、北京、天津5 省区市党史资料征集部门组成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征集编纂办公室,负责编辑出版一套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丛书。同年秋,晋察冀文艺研究会在北京成立,专门征集整理根据地文艺运动的史料,周巍峙任会长。同时,由河北省教委牵头的晋察冀边区教育史编委会也在石家庄成立。另外,在河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和南开大学历史系设有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的专门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