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 (2000)04—0001—07 一、序论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日帝为了把东北变成它们完成大陆政策的“前阵基地”,一手炮制伪满洲国,借此加强对东北的法西斯统治。然而,日帝更险恶的用心是为了彻底改变东北的人口构成比例,以便对东北进行长久的殖民统治。占领东北第二年伊始,日帝就向东北实行日本人“农业移民政策”。按日帝的计划,让更多的日本人到东北定居,并在东北人口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使其成为进行殖民统治的稳固的社会基础。日帝为了顺利地实现“满洲农业移民政策”,并消除将来会给日本人带来的威胁,对中国关内汉族和朝鲜人则实行了“限制”和“放任”政策。显然,日帝对不同民族的不同的移民政策,蕴含着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然而,日帝在实行这一政策的同时,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防备和镇压中朝人民的反抗。这是日帝制定“满洲农业移民政策”的关键所在。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帝所推行的“满洲农业移民政策”,可分为三个阶段。1932年至1936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之为“实验移民阶段”。1937年至1941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称之为“正式移民阶段”。1942年至1945年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称之为“移民政策崩溃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就是对中朝二民族实行“限制”和“放任”移民政策的时期。本文拟探讨这一时期日帝的移民政策。 二、日帝推行农业移民政策的目的 “九·一八”事变后,日帝占领东北三省,可谓完成了其多年的宿愿。日帝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强有力地推行大陆政策,并把东北看成是与日本生存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地区。为此它们甚至主张,因为“满洲对日本国民的生存有绝对的关系,故日本理所当然地在满洲有寻求生存之权”[1](第四卷,P2)。“九·一八”事变后, 为了对这个得之不易的宝地进行永久的殖民统治,日帝也一再强调,“为了满洲,我国付出了很大的牺牲。所以,作为我国的一个国策,应该根深蒂固地,坚强地在满洲生活。此后,不再有为满洲爆发战争或流血的惨祸”[2 ](P8—9)。为达到这一目的,日帝占领东北以后, 把巩固和安定东北的社会秩序,当成首当其冲的任务,从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里加强了殖民统治。 日帝从1932年开始推行的日本人农业移民政策,就是加强对东北的法西斯统治,完成殖民体系,巩固殖民统治的一种手段。日帝为推行这一政策,提出了所谓“满洲开拓论”,即以开发东北为名,向东北大量输送日本人,把东北改成它们实现大陆政策的前阵基地。为此,1932年2月,关东军首先提出了所谓“满洲农业移民政策”, 其内容主要包括“移民方策案”,“日本人移民要纲”和“屯田兵制移民”三项政策。这些移民方案具体地阐述了日本人农业移民的构成和方式,以及占领土地的地区和手段。那么,日帝通过农业移民,具体要达到什么目的呢?这可以从四个方面概括。 第一,对东三省的经济掠夺,尤其农业掠夺,需要大量日本人力的存在。东三省的面积为朝鲜、日本、库页岛之和的三倍,是世界上有名的农业地区之一。一望无际的东北大平原,无所不产。尤其东北所产的黄豆,作为战略和生活物质,风靡世界。在这里,还有大量的未耕地。据统计,至30年代初期,东北的未耕地尚存整个面积的55.5%,其中奉天省占30%,吉林省占54%,黑龙江省占69%[3](P11)。即除了奉天省以外,吉、黑两省一半以上的土地尚未得到开发。在东北,工业资源也非常丰富。木材、铁矿、煤炭、石油等资源,无所不藏,无所不丰。仅以铁矿资源而言,东北的埋藏量为4亿7千万吨,这比日本1亿2千万吨的埋藏量多4倍[3](P15)。要掠夺这么丰富的农产物和矿藏资源, 日帝必须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日帝从过去的经验里感到,即使是在条约里取得了多么大的权益,如果没有日本国民的就地监督和掠夺,那些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和实现。所以,存在权益的地区居住一定数量的日本人力是必需的。 第二,解决日本国内的土地问题和人口问题。日本是岛国,国土狭窄,人口众多,人口、就业、土地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日本。尤其是每年以100万数量增长的人口增长率,使农村的经济更加贫困化。 就土地而言,当时日本农村的每户平均占耕地一町步。如果按日本的财产继承法,长子继承这一土地,次子和三子就无地可继承[2]。 日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曾尝试向巴西等南美地区移民。但是,这些国家不仅路途遥远,又风土迥异,不甚理想。而东北与日本相距较近,且地旷人稀,风物亲近,是日本移民的最理想之地。“九·一八”事变后,就日本在东北划分的适合日本人移民之地的146个县而言,未耕地有2500万町步。 如果按日本的“百万户送出计划”,5年内移民100万户,每户若分得土地20町步,总计2000町步,尚有余地[4](第七编,P9)。何况, 东北是日本的殖民地,对日本移民来说,有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即在这里,日本人因享受治外法权,在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能得到特殊待遇。日本农业移民的方法是,动员农业户口中最贫穷的农户移民到东北。当时,在日本农村,25%的农民占有不到5反步的土地。 日本企图把其中的60%迁到东北,形成占东北人口10%的日本农民军[5 ](P3—10)。 第三,加强对中国人民的监视,建立以日本人为核心的伪满洲国。日本认为,建立“满洲国”的意义,在于使其成为确立东亚共荣圈的基点。为实现这一远大理想,应使日本开拓民成为“满洲国”五族的核心,并处在各种事业的领导地位。日本开拓民深入到原住民之中去,同他们融合在一起,给予农业经营和技术的指导。这样,指导土著居民为发展“国力”起较大的作用。这是日本文化扩展到中国大陆的一种最好手段。但是,在推行这一政策中,因为东北是农业地区,不能从日本只派学生、官吏或工商业者,而必须大量迁移农民,指导当地的中国农民,这才是关键的问题[6](第一辑,P1—2)。那么,在整个东北人口中,日本人占有多少方能起核心作用呢?“九·一八”事变当时,东北有3000万人口,推测过20年将达到5000万人。日帝推算,东北社会要达到较稳定和保持秩序,以保障日本对东北进行长久的和安全的统治,过20年后,日本人在东北至少达到500万人[7](P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