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及福建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11月1日至4日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 巴金与福建有着特殊的关系。30年代初,他曾三次踏上福建的土地,创作过《春天里的秋天》《电》《南国的梦》等以闽南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抗战期间,他支持过福建永安的抗日文艺运动。80年代以来,巴金曾担任泉州黎明大学名誉董事长,先后十几次向黎明大学图书馆、厦门集美图书馆赠送珍贵图书,支持福建的文化教育事业。 巴金对福建始终充满着深情,福建的读者也热爱巴金。泉州的黎明大学还有全国惟一的“巴金研究所”和《巴金研究》季刊,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和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过许多研究巴金的著作。1989年以来,学术界先后在北京、上海、成都,苏州等地召开过五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新世纪第一次巴金研究盛会在福建举行,体现了福建读者对巴金的热爱和尊敬。 本届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巴金与现代文化建设”、“面向21世纪:再读巴金”。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王耀华,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本报总编辑金坚范等以及来自海内外的巴金研究专家出席了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大会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会议还通过了《给巴老的致敬信》。学者们充分肯定了巴金对于中国20世纪文学事业所作的贡献,并从新的角度,对巴金创作的整体特色和代表作《寒夜》《随想录》等作出了评析。与会学者一致认为,继承和发扬巴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精神,对于21世纪的文化建设具有极大的意义。(林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