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1)05-0125-04 一 不论从何种角度来考察新时期小说的整体发展态势,批评界早已确认这样一个事实:随着商业社会的逐步形成和进一步发展,小说创作所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文化消费的多元化和人们价值追求的物质化倾向使得文学人口以日胜一日的速度大量流失。但这一令人忧虑的境况在小说家族中的历史小说那里却是个例外:且不说80年代文坛繁荣兴盛时期,历史小说以其别具一格的审美特质倍受读者欢迎,就是进入社会经济、文化大转型、商业气氛日见浓厚而文苑渐趋凋零的90年代,历史小说依旧葆有对读者的吸引力,以文坛幸运儿的身姿受到广泛的青睐。 历史小说的走俏,既与大众读者对于历史故事的偏爱密切相关,也与身处变革时代的人们在潜意识中对于从历史演革中寻求可资当下文化建构参照的历史经验的渴求相关联,但更为重要的因素还在于:历史小说除了提供历史故事和历史经验外,作为以人为表现中心的文学作品,它还提供了种种文学化了的异彩纷呈的历史图景和众多个性化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些置身于特定历史图景中的历史人物所显现出的与现代人相同或相异的人性形态,无疑是最令现代读者感兴趣的。虽然曲折离奇、波澜起伏的历史故事具有莫大的美学魅力,但这种魅力的形成,显然离不开故事中活生生的人物行为。事实上,正是人的丰富复杂的心理、情感活动所支配的人的行为的集合,才构成了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运动。因而历史小说美学魁力的核心,还在于人性,在于特定政治体制、历史环境、文化环境乃至生活环境下的人性表现。这种被置放在某一历史情景中的人性表现,虽然在许多方面与今人有相通之处,如人的妒嫉、宿命、性爱、友谊、亲情、仇恨、理解、爱、尊重等人性因素在任何时代的人身上都存在,但由于生存背景的迥然相异,这些因素的表现形态就不可能与今人一致,而具有区别于现代人的独特形态。正是这种独特的人性形态的展示,才构成了历史小说的特殊魅力。 新时期之初,在人们尚未摆脱泛政治意识巨大阴影的时候,历史小说的创作不可避免地要受当时意识形态下历史观念的束缚——历史的主体是由代表着历史前进方向的被剥削、被压迫阶级与阻碍历史前进的腐朽的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构成的,这样的历史主体构成不仅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而且带有明显的群体性运动的性质。体现在历史小说文本中,便表现出对于重大历史事件本身的关注,由历史事件铺衍而成的故事情节便成为小说文本的核心,而人物则仅仅起着贯穿情节、勾连事件的一种道具作用。仅存的一点有限的人性表现不仅被事件所遮蔽,而且受既有观念的影响,难免有概念化的痕迹。如《金瓯缺》和凌力早期作品《星星草》等。这些作品所形成的着重于写历史事件的创作模式到80年代仍被继续延用,虽然一些作品已逐渐将重心移向对人物的描写,但尚未完全摆脱在写历史中附带写人物的模式。如李晴的《天京之变》、顾汶光、顾朴光的《天国恨》、鲍昌的《庚子风云》、任光椿的《戊戌喋血记》、《辛亥风云录》等,作家历史书写的落脚点依然是放在历史事件和故事上。这不仅仅是作家历史观使然,同时也是作家人性意识觉醒程度的反映。真正实现从写历史中的人物到写人物的历史的创作取向大转变的,则是进入90年代以后的历史小说创作。 90年代商品经济的汹涌大潮,在带来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物质繁荣的同时,对于80年代已经松动的传统理性框范又一次构成新的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的力度之大,使传统的道德理性、观念理性和价值理性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新的社会现实存在必然会诞生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观念意识,人们道德感的淡化和趋利意识的强化,形成了这个时期人的价值理念演变的总体趋向。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结构中公有制和多种所有制共存格局的形成,导致人们道德准则、价值准则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现实特征存在。在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和精神氛围里,不仅人性的表现有了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形态,而且人们对于现实人性乃至整个历史、文化所持的观照视角也有了新的变化,变得更开阔、更具有人性意识和人性深度。这一切必然要对作家的审美观念、审美取向产生深刻的影响,反映到这一时期的历史小说创作中,便表现出审美着眼点的移变上。作家不但将目光投向在既往的历史视野和观念中被视为体现着人性负面因素的反面人物,而且对这些人物身上存在的人性的正面因素也给予充分的表现,同时对身处复杂历史情状中的历史人物之人性形态的表现亦有新的突破,从而使历史小说在人性描写上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更为恒久的审美价值。唐浩明的《曾国藩》、《旷代逸才》、寒波的《龚自珍》、《刘鹗》、《石达开》、陈斌的《李鸿章》、李全安的《左宗棠》、巴根的《僧格林沁亲王》等历史小说;凌力的《倾国倾城》、《少年天子》、《暮鼓晨钟》、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颜廷瑞的《庄妃》、吴因易的《明皇系列》(四部)和《则天皇帝系列》(四部)等帝后系列小说,均对风云际会、波诡云谲的历史烟尘中的人物进行深入的人性描画和开掘,为新时期小说的人性绘写提供了一幅色彩斑澜、摇曳多姿的艺术画卷。 二 为了便于对历史小说的人性描写有一个更清晰、更突出的认识,我们将主要就90年代出现的部分有影响的历史小说作品进行考察分析。在文学作品中,人性描写事实上就是对特定环境中具有个性特征的人的欲望、心理和灵魂的逼近和把握。就历史小说这一特殊的小说门类而言,其人性描写通常要求作家首先进入所叙写时代的历史情景(这是就一般的、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小说而言的,新历史小说即先锋小说不在其列),然后再进入这一历史情景中人物的心灵世界,实现这两个层次的进入是历史小说能否具有成功的人性描写的重要条件。除此之外,当然还需要作家拥有不囿历史成见和艺术传统的独到的观照人物、洞悉心灵的角度。惟其如此,历史小说才能产生具有深厚人性内涵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