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方》无疑是一部相当厚重的、具有史诗品质的长篇小说。它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依托,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潜心研究和艺术重构,在纵横捭阖的历史语境中,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由诞生到发展的曲折过程。 从历史跨度上看,这部作品集中叙述了从1919年到1928年这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斗的历程,但是,它所辐射出来的审美内涵,却是对中华民族整整一个世纪历史命运的思考。因为这十年既是中国社会变动最为激烈的历史时期,又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最为艰辛的初始阶段。各种政治势力尖锐交锋,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人民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一片晦暗。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种历史的危难时刻诞生了。这种历史的选择,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必然要经受种种难以预测的巨大考验:一方面要它面对各种敌对势力的疯狂盘压,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理论思想体系,发展壮大自身的力量,另一方面又要顽强地肩负起启蒙大众的历史使命,引领他们自觉地走向反抗压迫、解放自身的历史征途。作家黄亚洲精心地择取这段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实际上也就是要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这一过程的追溯,艺术地反映出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某种必然性逻辑。在叙事过程中,作家既潜入到社会结构的深处,在纷繁复杂的事件中找了历史发展的主脉,又超越于历史时空的拘囿,对历史进行现代意义上的重新梳理,从而生动地演绎出中国共产党那种强大的生命力、顽强的战斗力以及巨大的凝聚力。 从故事层面上看,《日出东方》采用直面历史场景的再现法则,将整个故事直接安置在中国社会巨变最尖锐的部位,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以及中国社会内部的种种冲突始终紧密地融铸在一起。小说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建党、中共二大、中共南湖特别会议、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的创建、中山舰事件、北伐、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共五大、汪精卫“五一七”分共政变、南昌起义、中共“八七”仁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等等。但是,在表现作家不是以一种外在化、概念化的方式来图解历史事件,而是潜入到历史事件的深处,找出种种历史现象背后深层的社会冲突和生存聚焦,以必然性的社会矛盾推动叙事的发展,让所有重大历史事件牢牢地吸附在动态的社会发展结构中,形成一种紧密的历史内在结构谱系。因此,深入到文本内部,我们可以看到作家把握历史主脉的科学立场,审度历史内在规律的敏锐眼光以及驾驭历史的高超腕力。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日出东方》之所以具有某种史诗性的品质,不仅表现在作家对纷繁复杂的历史风云的精确演绎上,还体现于他对众多历史人物的生动鲜活的艺术表达上。在具体的叙事中,作家十分注重对人物生命情态的描绘,生动地刻画了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一大批杰出领袖的光辉形象。面对这些丰碑式的历史人物,作家不是以一种平面化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神话式的处理,而是努力地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中,使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与叙述对象在精神维度上保持对话的姿态,将这些伟人还原为一个真正的生命实体,还原为一个个有血性、有理想、有情感的立体的人,写出他们内心深处的个性气质、才情秉赋,尢其是他们作为一个个具体的人所具有的种种喜怒哀乐,使他们洋溢着种种鲜活的生命情态。其次,作家又通过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展示他们在平凡的一面,尤其是作为共产党人的种种优秀品质,如坚定执着的人生信念,驾驭历史的豪迈气度,为国为民的牺牲精神,以及卓越不朽的人格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作品的本质就在于必须通过独特而丰富的典型人物展示其审美价值,特别是在叙事性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品质。《日出东方》的成功,就在于作家面对一个个早已在人们心中形成某种文化定势的伟大人物,以精妙的细节描绘、丰富的个性演绎,将他们的生命状态重新激活,使读者在接受过程中感觉到他们仿佛就在自己的眼前活动着。 克罗齐曾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类之所以一次次地回望历史,反刍历史,就是为了从过去的经历中吸取教训,从历史的记忆中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开拓未来,迎接新的挑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真地去了解历史,都能潜心地去思考历史,都能潜心地去思考历史,都能辩证地去看待历史。正是从这一点上说,《日出东方》的出版,无疑又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对于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尤其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了解我党早期领导人卓越的斗争经历和思想风采,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都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