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作家T·巴克(1885-1948)在《基希及其报告文学》一文中说到,报告文学的物质基础是“报纸,它的出现是为了给读者以新闻”(注:《基希及其报告文学》,《国际文学》1935年第4期。)。这不是说报纸一出现,报告文学就同时产生了,而是指伴随着近代工业迅速发展而繁荣起来的报刊为报告文学的产生准备了充足的物质条件,这种物质基础打破了传统文学的保守、封闭状态,促进了文学新的传播观念的产生与变化,促成了文体形式新的融合与嬗变。 一、报刊媒体对传统纪实文学的重大影响 16-17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出现,以及各国印刷业、交通运输、邮政通讯的逐渐发达和文化教育事业的逐步普及,以活版印刷、定期发行为标志的近代新闻出版物渐次取代了以提供商情、船期、外国情况的不定期的“手抄报纸”、“新闻书简”和单页印刷报纸等。1605年创刊于安特卫普的《新闻报》,到1617年改为周刊,被誉为欧洲最早的定期新闻出版物。1631年法国出版了新闻周刊《公报》(1762年改名为《法兰西公报》)。1644年,英国出版了周二刊《牛津公报》。1660年,在德国莱比锡出版了世界上最早的日报《莱比锡报》。1702年,伦敦出版了英国第一家日报《每日新闻》,4年以后,世界上最早的晚报《晚邮报》在英国出版。1785年1月,《世界纪事日报》于伦敦创刊,3年后更名为《泰晤士报》。这是延续至今的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报纸。1783年,美国第一家日报《宾夕法尼亚晚邮报》问世。1871年,日本第一家日报《横滨每日新闻》创刊。 中国近代报纸的兴起大大落后于欧洲和北美,自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在马六甲问世以来,由外国来华的传教士陆续出版的中文报纸有《特选撮要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遐迩贯珍》、《万国公报》等。1872年中国近代第一家商业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更名为《中外新报》,外国商人又陆续在上海出版了《上海新报》、《申报》、《字林沪报》、《新闻报》等。在19世纪70年代,中国资产阶级也陆续创办了《昭文新报》、《汇报》、《述报》、《广报》等多种报刊。戈公振在《中国报纸进化之概观》中谈到:“据《时事新报》记载,由嘉庆廿年(1815年)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之四十年间中,计有报纸八种,均教会发行,至光绪十二年(1886年)增长到七八十种”,而到“民国十年(1921年),全国共有报纸一千一百十四种”(注:转引自朱子南:《中国报告文学史》,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7页。)。 在近代报纸的飞速发展中,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当时的文坛都不可能事先准备好一套报纸文体与之相适应,报纸不得不从古典文学的仓库里借用适合于自己的文体。但是,这种借用并非简单地“拿来”即可,它所借用的文学文体必须受报刊功能“质”的规定的限制与改造。这是一个有所因袭、有所借用、也有所创造的过程,如果将这一行为过程也视为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的话,根据拉斯韦尔一个看似寻常却十分奇崛的理论:任何传播过程都可以分解成五个基本要素——“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也就是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对象、传播效果共存于彼此衔接的链环中,任何环节发生断裂,传播就只能中止(注:段京肃、罗锐:《基础传播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页。)。 对于传播主体而言,新闻意识的确立是新文学突破旧文学藩篱的首要条件。萌芽期的新闻意识包含三个内容:一、所报道的是真实的事实;二、所报道的是新鲜的事实;三、报道的事实得以迅速及时地传播。在近代报刊之前,传统文学文体的应用者不可能有将个人作品作为公众信息传播的观念,而报纸大量出现之后,其信息发排的快捷与迅速,其固定化的受众群体就对创作主体构成了一种无法抵挡的诱惑,让他们认识到要反映社会、抨击时弊,最好的载体莫过于这种通俗化、大众化的大众传媒。于是,借助于报纸,对公众进行及时传播的文学创作观念渐趋成熟,并随之成了区分新文学与古老的纪传体文学的一个根本性因素。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第一版序言中,曾开宗明义地说道:“吾辈之为文,岂其欲藏之名山,俟之百世之后也?”他还进一步指出:“写作文章是为了应于时势,发其胸中之所言”。由此可见,报纸的产生与报刊文体的运用,最直接地促成了文学创作主体传播观念的变化。 就传播内容而言,近代报纸在告别了单纯以提供物价商情、船期、外国情况与一般教务活动的雏形阶段后,都曾进入长短不一的两个阶段:一是政党、政论报纸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报纸在相当程度上趋向于某政党或政府的立场而参与政见论争,其政治需要的功能大大强于新闻报道功能,报道内容也偏重于各国政局与政治斗争的变动情况与社会问题的揭橥。二是近代报纸的经营与新闻传播的活动不断增强其规模的阶段。以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普及为基础,一方面,欧美各国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发展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变动与商业活动成了报刊报道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亚洲各国处于这种世界新秩序下的世态人情、外患内忧、社会事件、社会灾难等也成了这些国家报纸报道的主要内容,因此,新闻对报道题材的不同选择标准,也必然会影响到传统文学的价值判断,使文学开始自觉地反映时事政治,反映现实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