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7.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34(2001)02-0103-(06) 90年代末,池莉以《来来往往》为先锋,将她的一系列小说相继改编搬上电视荧屏,风光一时,并有高潮迭起之势,让众多观众为之着迷。从小说跨越到电视剧,池莉不仅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与观众,也让影视界普遍对她看好。池莉的小说从80年代末就已开始与电视剧改编结缘,但未能引起轰动。而后期作品《小姐,你早》、《口红》、《沧桑花楼》却能未拍先红,一部热闹过一部。这不由让人探问:池莉小说走红影视圈,原因何在?这现象的背后又是怎样一种力量在推波助澜? 这种现象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影视观众对现实生活的作品有一种渴望。 近时期,过多的历史题材的“戏说”让观众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随着人们审美情绪的周期变化,不少观众的欣赏兴趣又回复到对现实生活,对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对自己命运、人生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故事中来,而池莉作品的改编出炉恰逢时机。除去作品本身的主题之外,其身后的文化传播现象与文化网络同样不可忽视,它们共同为池莉通俗小说在影视业的风行提供了传播的文化土壤。透过这种传播现象,我们可以观察到90年代末充满活力与矛盾的文化情境。 与此同时,池莉的小说在沿着这一目标前进途中却有走入误区的趋势:在浅层次上满足了大众的需求,而小说本身的艺术魅力有所削弱,也影响了读者对作品的把握和领悟…… 本文试图从市场经济的运作、知识分子的新启蒙运动的目的、媒介的加入和女性意识的觉醒等几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 一 池莉小说“触电”的成功是市场经济运作下人文精神发扬的必然结果。 人文精神、文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一直是眼下文坛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无论结果如何,市场经济给文学带来的冲击与机会的双重性都是不能否认的。 在金钱至上主义与享乐主义浸入了文学的肌体,崇高被亵渎,高雅屈从世俗,通俗降格媚俗的同时,市场经济这一力量巨大的杠杆作用给文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文学界在打破了单一与大一统之后,个人与个性的创造力得到了张扬。从这一方面来说,市场经济不是人文精神与文学的消解剂,而是生发人文精神、激发创作活力的巨大因素。 当代作家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唤醒人们从极左思潮、文化专制主义与造神运动的蒙昧中解放出来,而是在面对市场经济这一令人特别陌生特别困惑的商业社会环境与转型期的时代碎片时,思索如何以人文启蒙精神关注大众的生存危机与生存信念、理想和价值。 池莉在《给读者的话》(注:《池莉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里也表达了这种意识:“我要把自己感觉和发现的世界提炼出来,展现给你们,我希望你们由此获得感悟、见识和震撼,从而使你们自己产生更新、更美、更强有力的思想,……”池莉相当敏锐地把握到了这历史的必然要求。对比池莉前后期的代表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之处:从零度情感的介入到开始重视人之生存的真谛与价值理想,从排斥人生哲学,到开始揉入的人生意蕴,也许这正是作家思想升华的一种表现——文学摄取了人文精华并开始了新的启蒙。《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中有一个寓言式的场面:作家“四”给售货员“猫子”讲一个自己准备创作的构思,自信能把“猫子”讲得心动神移,然而就在“四”讲的过程中“猫子”却睡着了。这暗喻着启蒙话语在“民间”的消解。池莉及时捕捉并表现了变革时期的种种社会热点问题,将目光始终集中在“市民人物”身上。她的立足点就在于:自己与普通读者无二,所要做的只是提醒。她的小说写生存与为人生的文学传统并不是对立的而应该融为一体。我们从中也确实感到了她恒守不移的平民化的创作态度和“日常现实主义”的叙事立场,感到了一种泽及芸芸众生的世俗性关怀和一种血缘上的亲切感。 后期小说中的总体背景显然是商品大潮和市场经济所构造的特定环境。将世俗生活具体化为充斥于我们这个时代和城乡社会的种种欲望与诱惑,让人物置身其中载沉载浮,演尽人生的悲欢离合,遍尝世间的喜怒哀乐,以此来显示她的人生哲学应对环境的特殊效用和力量。尤其是其中的主要人物,无疑都充满着饱胀的人生欲望,工人“陆武桥”(《你以为你是谁》)为了挣脱生活的困境,不惜停薪留职承包居委会的餐馆;孤儿小丁(《化蛹为蝶》)抓住一个偶然的机遇,跻身商海;康伟业(《来来往往》)、王建国(《午夜起舞》)、王自力(《口红》)都是机关干部,为了改变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毅然决然下海经商。凡此种种,所有这些人生欲望,无疑都是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尤其是发展商品和建设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激发出来的。 池莉充分肯定了人的欲望的合理性,对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面临日益严酷的生存竞争而烦恼日增的人们的一种深深理解和同情,对不得不这样生活的人们寄予理解和尊重。面对烦恼人生,是终日怨尤、剑拔弩张;还是相互和解,搀扶前进?池莉选择了后者,这无疑是明智之举。 池莉世纪末的写作,更擅长把杂乱无章地分散在现实生活中的,谁也没有收集在一起的生活事实,个性地介绍给大众,而正基于此,池莉发现了与媒体结合是一条不错的途径。这条路王朔、苏童、余华等著名作家都早已有所探索,而且成绩裴然。池莉的加入并不是新鲜事物,不过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