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97(2001)01-0001-04.5 大凡真正称得上是一位杰出思想家的著作,总会强烈地表现出对于自己民族以及整个人类的热爱和关怀,并且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渊博的知识,全面和系统地思考着许多关于社会人世的带有根本性质的重大问题,像这样发表出来的思想见解往往就能够震撼好几代人的心灵,甚或还会提供出若干有关方法论的启迪,影响着大家也去作出种种独创与深刻的探索。类似这样的思想家就一定会远远地超越自己的时代,恒久地挥发出自己闪烁的光芒来。 鲁迅正是这方面最为出色的例证。他在20世纪初期以“五四”为标志的那场启蒙运动中间,提出了不少振聋发聩的思想主张,不仅于同时代的先驱者里面显得分外的巍峨挺拔,甚至在数千年以来的中外文明史上,也完全可以说是分外卓越和辉煌的。他的这些见解对于本世纪的中国思想历程,已经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却还远远地没有发挥完毕。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人们,对他那些思考民族命运和提高大众精神素质之关键所在的见解,还显得相当的陌生,并未获得广泛地知悉与理解,所以也就无法产生出更为巨大和深入的作用了。而如果能够将鲁迅这些杰出的思想见解,有效地传播和扩展到广大的人群中间去,让更多人的精神境界也逐渐提高到这样的程度,那么我们整个民族的思想和文化素质,不也就可以远远地超越那种滞后的状态了吗?这确乎是有待于在21世纪获得更好地完成的。 那么在鲁迅的许多思想主张中间,究竟有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应该让它在进入21世纪的崭新岁月里,更为积极地发挥出自己的影响来呢?其中最为重要的自然是他对于广大民众的强烈同情和深沉挚爱,正因为关怀着自己民族在千百年来受尽压榨、奴役、蹂躏、禁锢和麻醉的命运,才会如此深刻地致力于对这部中国历史进行整体性的思索,找出了问题的关键是长期的专制主义统治所造成的愚昧与奴性习气的蔓延,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迅速前进,而最为有效和彻底地改变此种情况的途径,是必须沿着人性解放的道路,让人们获得平等、自由与独创个性的发扬。鲁迅这些杰出的思想见解,由于在本世纪之内还没有能够很好地获得广泛的认同,所以应该在21世纪中间继续发挥出重大的作用来。 鲁迅对于广大民众的强烈同情和深沉挚爱 鲁迅在观察与分析任何一种社会问题的时候,总是将广大民众生存的状态、命运与前途,作为自己进行阐述的出发点,从中得出引人深思的结论来。譬如在1924年11月初发生的前清逊帝溥仪被国民军驱逐出宫的事件,无疑是一桩应该加以称颂的正义的行动,却还有多少愚夫愚妇们关心着已被废黜的皇室的安危。鲁迅针对此事发出了深深的感叹,“民众要看皇帝何在,太妃安否”(《华盖集·通讯》)。这个王朝榨取了多少的民脂民膏,被推翻的龙子龙孙们还依旧过着奢华的日子,这是多数的民众在梦中都无法想象的。他们丝毫都没有关心过平民百姓的命运,却为什么还有多少芸芸众生要如此虔诚地惦念着他们?为什么竟会如此的隔膜,如此的自作多情和缺乏觉悟呢?鲁迅痛心疾首地感叹着他们的麻木与愚昧,真所谓是“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摩罗诗力说》),期盼着他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应有的觉悟,摆脱此种奴性的状态,掀翻困厄与痛苦的生活,为此而终生不懈地发出了呼号。 像鲁迅这样的思想家才真正值得引起整个民族的尊敬和骄傲,而那些谄媚帝王权贵和藐视底层民众的作家,在他们洋洋洒洒和铺锦列绣的篇章中间,总是透露出丝丝缕缕的宣扬奴性崇拜的气味,这其实是一种十分可卑的行径。令人愤懑的是像这样含着毒素的罂粟花,却往往能够迷惑和戕害不少天真幼稚的读者与观众,让他们永远沉溺于麻醉和昏迷的精神状态中间。而广大的民众如果永远像这样浑浑沌沌和无所作为,无法发挥出自觉的公民意识来,那么想要在21世纪中间更好地消除压迫、欺诈、抢掠、屠戮和西方霸权主义的行径,让生存的环境变得更为自由和平等、更有道德以及更为和谐与美好的目标,就无法得到广泛与普遍的实现。 那么怎样才能够敏锐和准确地鉴别什么是有益或有害的作品呢?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要深切地感受与把握它们对于广大的民众究竟抱着何等样的态度?鲁迅正好是在这方面给予了我们最为强烈的启迪。在一部漫长和悠久的中国文明史上,曾经出现过多少关怀民众,以及为了整个民族的福祉而献身奋斗的伟大人物。鲁迅继承和发扬着他们这种美好的情致与理想,还尽力向着一种高旷与深邃的精神境界升腾。像他在《长城》中所吟咏的“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就可以说是远远超越了当今许多人们对此的认识。我们在许久以来总是将长城这巍峨雄壮的建筑当成自己民族的象征,从而引为一种极大的自豪,像这样的想法无疑是完全准确的,然而鲁迅在70多年前所发表的见解,比起我们的这种看法来,明显的是深入了一大步。他也由衷地称赞着长城不言而喻的“伟大”,却又对此发出了深沉的“诅咒”,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原来它“从来不过徒然役死许多工人而已,胡人何尝挡得住”。帝王和大臣们发下筑城的号令后就一身轻松了,守城的将官们还可以从中获利和升迁,最为可怜的是处于底层的劳苦大众,日夜都在沉重的折磨与凶狠的皮鞭底下,打发悲惨的生活与迎接死亡的来临,然而由他们所筑起的长城,却从来也阻挡不住异族军队的入侵,真是斫丧了万千人的性命却依旧徒劳无益。深谙历史和悲天悯人的大思想家鲁迅,在观察和分析一切问题的时候,总是在衡量着类似这样的举措,究竟符合抑或损害最底层和最广大民众的利益,将它作为根本的标准来评价一切问题。 鲁迅还曾感叹于自己“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旁也有残羹”(《灯下漫笔》),感叹于“本国人和外国人颂扬中国菜,说是怎样可口,怎样卫生,世界上第一,宇宙间第n”,然而“我们有几处是嚼葱蒜和杂合面饼,有几处是用醋,辣椒,腌菜下饭;还有许多人是只能舐黑盐,还有许多人是连黑盐也没得舐”(《马上支日记》),其间的悬殊实在太巨大了,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都是炎黄子孙,都是父母所生,何况在辛亥革命之后,大家都已被号称为平等的公民,竟还保存着如此天壤之别的生存状况,确乎是太不合理了。鲁迅异常坚定地站在广大民众的立场,充满了历史的正义感和责任感,面对广大民众的苦难生活而大声疾呼,还从强烈的对比中谴责那些盘剥民众的家伙所过的奢侈淫逸的日子。鲁迅这种同情与热爱广大民众的博大胸怀,跟他自己憎恶和唾弃专制统治者的精神,是相辅相成地融合在一起的。鲁迅深刻地揭示出专制统治者从物质与精神这两个层面,对于广大民众所施行的剥削、蹂躏、禁锢与荼毒中间,铸成了他们肉体的痛苦与心灵的创伤。尽管如此他还又满怀信心地阐述着中国的“国民性”,“历史上满是血痕,却竟支撑以至今日,其实是伟大的”(1936年3月4日致尤炳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