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玉宁) 当代文学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教学改革一直是从事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者们十分关注的问题。4月初,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发起召开了“当代文学理论新趋势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这个主旨在研讨文学理论的前沿问题与教学问题的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文学理论专家学者近200人参加。 钟敬文指出,作家是一个社会的人,同时又是具有个性的人。文学研究包括社会文化、作家传记和文学文本三个层面。随着社会的变动,文学研究会在这三个层面摇动。但不管怎样,从事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人,多多少少要有文学批评的经验,这样写出的理论才能升华。 童庆炳谈到,过去的一个世纪被称为文学的世纪、批评的世纪,在新的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文学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前这样一个有着逼人的社会问题的时代,中国的文学理论将向何处去,而我们的文学理论教学将向何处去,是非常值得深思与研究的问题。我国从事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的人员,加上攻读学位的学生,算起来数量是相当庞大的,可以称得上文论人口的大国,但仅仅以从业人员数量论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争取做文论高水平发展的大国。 钱中文认为,进入全球化语境的我国文学理论,既有解构又有建构,是现代性精神的体现。我国十多年来的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前在我国兴起的“文化研究”,与文化的总体研究不同,是在国外的影响下形成的,带有后现代性的某些特征,它一方面扩大了我国的学术语境,显示了学术的进步,但另一方面,在切入现实真正存在的重大问题方面还有较大的距离。在当今欧美文化研究取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情况下,我们的文学理论面向现代性的诉求、面向人文价值的追求、面向重构与建设、面向新的理性精神,可以吸取某些后现代的因素,但不会被主要建立在后现代性基础之上的文化研究所替代。 吴元迈、孟繁华、王岳川、程正民、王一川、陆贵山、陈传才、金元浦、周宪、李衍柱、王先霈、刘俐俐等也在会上发言。 与会者认为,在目前这样一个理论和方法论急剧变化、各种新的理论和新的思潮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如何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敢于面对现实的新问题;既追求中国学者的学术独立品格,又广泛吸收国外研究成果与方法,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在如何加强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使之适应国内外文学及文论的新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需求等问题上,与会者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只有不断改革旧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材,探索和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及时地满足人才培养的新需要。这次会议对促进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必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文学生产的麦当劳化和网络化 宋晖,赖大仁在《文艺评论》2000年第5期撰文指出,当代文学生产存在着两个引人注目的趋势,即麦当劳化和网络化。所谓文学生产的麦当劳化是指当代工业社会,出于最迅速最有效地生产出符合大众文化市场需求的文学消费品的需要,将文学生产从选题到发行分割成诸个环节,实行工业流水线式的作业。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成为生产文化快餐的工人,读者成为流水线终端的消费者,作品与其说是创作的产物,不如说是出版商、作者与市场合谋的产物,评价文学生产的标准不再是作品的内涵与深度,而是与麦当劳快餐如出一辙的效率与市场原则——即如何在最短时间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利润,如何以标准化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占领文化市场。另一方面,随着电脑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学创作日益兴旺。网络写作与麦当劳化的文学生产相对峙,它的普泛性、无功利性和匿名性在许多方面体现了人类文学创作的本质。网络写作尽管有着不可忽略的粗疏性,但网虫们在这片天地中可以尽兴追求一种自由的无功利的写作,而这,正是文学最可珍视的精神。文学生产的麦当劳化与网络化作为文学生产大众化运动的组成部分,对文学的现状与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麦当劳化适应了当代大众文化市场的需要,尽管存在着商业化、泡沫化、平面化、模式化等不尽人意之处,但毕竟为大众提供了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客观上不排斥寓教于乐等教化功能。网络化则进一步给大众提供了一个创作园地,使人们有可能摆脱编辑等把关人的干预,尽兴地创作,使过去的“潜在写作”走了上前台,满足了人所固有的表达欲与创作欲,并使过去要藏之名山的文学可以传之网络,进入读者的视野,拓宽了文学的空间。毋须讳言,目前我国麦当劳化与网络化的文学生产中还存在着以较低层次取悦大众的成分,存在着单纯追求情绪自我发泄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