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2001)01-0077-08 新文学“散文”的创作,发展到今天已80多年:整个20世纪过去了;新的21世纪已然到来!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人们会很自然地发问:21世纪的中国散文创作,究竟会向何处去?这显然是一个头等重要的、不能不认真考虑并予以明确回答的问题。这里,我也想交上一份未必合格的答案。散文容不得做假、摆架子,它要求吐真情、说“掏心窝子”话。依据这一“散文精神”,我用十个字,分五对关系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大”和“小” “大”和“小”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有关散文“范畴论”的问题。 散文的范畴,即回答散文“是什么”的问题,一向都说不大清楚。全部散文研究无非四个问题,即:范畴论;审美特征论;创作论和鉴赏、批评论。而范畴论是基础,是起点,是头一关,这一条说不清,后面的三个问题跟着也就说不清。因为没了“范畴”,一切也就无从谈起了。 散文的“范畴”为什么总说不清?很简单:让“大散文”闹的。中国古代就是“大散文”,不管古文、骈文,只要不是诗,就都是散文了。它的概念相当于“文章总汇”。因此,古书“经、史、子、集”里除诗外的大多文章也就都是散文了,什么章、表、策、论,箴、铭、诔、赞,碑、碣、志、状,笺、记、书、启等等,全都涵盖于其中。清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把散文已分为13大类,75小类!这样宽泛、庞杂的一个“文章大系统”,别的也就都没法说了。 “五四”以后,现代散文对古代散文进行了激烈反叛,打倒“桐城谬种”,扫除“选学妖孽”,就是无韵“古文”和有韵“骈文”统统不要,以“文学革命”换取散文新生。由于借鉴了西方自觉的“文学”观念,把“散文”提升到了“文学”四体之一的地位,确有很大进步;但由于现代散文的“外援”——欧美等西方散文,同样也是“大散文”,而且比中国的更宽、更大:举凡政治、哲学、历史、经济、军事、新闻、文学、美学等等著作、文章,甚至包括小说、戏剧在内,只要不是韵文(诗),就一律都是“散文”!即使按《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以所谓“排他法”为散文所下的定义“它不是(诗歌、小说、戏剧)”[1]来看,那也是一个十足的“大散文”概念!这样,现代散文在“范畴论”的界划上就不可能是很坚决、彻底的,因为它无老师的“样板”可循。当然,在一开始,现代散文的范畴也想“小”些:只倡导“美文”(即流行于英、美的“随笔”)。但由于西方“随笔”本身就很自由、宽泛,在写法上也很灵活、随意:夹叙夹议兼融抒情;同时,也由于古代“大散文”的传统深厚,它在周作人“文艺复兴”[2]的大旗下“卷土重来”了,因此,随着创作的深入发展,随笔、杂文、小品,也就渐渐的“分道扬镳”。到了通讯、速写、报告等出现且亦被慷慨“包容”之后,现代散文议论、抒情、叙事三体并包的“大散文”格局也就大体奠定了!回头去看,现代散文在提升为“文学”四体之一的同时,在“范畴论”上最终却无所作为,未能将其由宽泛的“文类”变成一种具体的“文体”,这怕是现代散文在理论建设上一个最大的失误! 针对散文范畴的“大”,许多前贤都做出过远见卓识的努力。像“文学散文”[3](刘半农),“美文”[4](周作人),“纯散文”[5](王统照)以及“抒情的小品文”[6](葛琴),“塔基、塔尖论”[7](徐迟)等,在理论建设上都是一笔宝贵的资源、财富! 令人遗憾的是:当代散文在事关文体存亡的“范畴论”问题上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从“十七年”秦牧的“海阔天空论”[8],到“新时期”贾平凹的“大散文论”[9],“大散文”的主张此起彼伏、绵延不绝。进入90年代后,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所谓“文化散文”、“学者散文”、“智性散文”、“女性散文”、“休闲散文”、“生活散文”、“新散文”、“快餐散文”、“小女人散文”等众多标新立异的“名目”(从“文体论”的角度去看,这些似是而非的名目大多难以成立),更是风云际会,应运而生,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去年十月在河南新县由《散文选刊》召开的全国第三届散文研讨会上,与会作家对当前散文“泛化”的现象表示严重关切、不满,认为应大力强调散文的“文学性”,突出其高雅的“艺术”品位。我认为这很正确,是当代散文界开始出现的一个极其可喜的现象! 散文之病久矣!病就病在放松了“文学”的标尺,以一切“文章”自居,致使其“范畴”过“宽”、过“大”!而这种范畴上的“宽大无边”,足以导致散文的自我取消,自我消亡!因此,中国汉语散文若想在21世纪得到更好的生存、发展,就要在范畴上坚决的弃“大”而取“小”。因为,“大”,只能通向实用之“文章”;“小”,才能真正走向审美的“文学”! 徐迟早在《说散文》[7]中,就将整个“散文”比以“宝塔”,主张“广义的散文”(即一切文章),是所谓“塔基”;而“狭义的散文”(即抒情散文),是其“塔尖”。这是很有理论价值的一种思考、建言。散文的范畴只有“小”了,它才能变得尖锐、犀利、锋快!也可以这样说:“塔”的精神或灵魂,正在于它的“塔尖”;倘只有塔基而无塔尖的话,那么,这塔的价值(特别是其艺术价值),将丧失殆尽! 因此,高悬“文学性”的大旗,是很要紧的。所谓“文学性”,我认为即指:精神的独创性、情感的震撼性和表现的优美性。这“三性”,正是防止散文艺术滑坡的坚固大堤! 但现在有个别作家,反对一切“规范”(包括必要的、不可或缺的规范),主张写散文应“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种只讲放任,不讲约束;只要自由,不要限制的“反规范”思潮,正是酿成当代“散文泛化”,造成散文“艺术滑坡”,产生大量“散文垃圾”的原因之一!他们这样做,实际是鼓吹“我即规范”,为他们那些随意涂鸦的“文字垃圾”留下生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