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 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710(2000)03-0003-07 一、胡适的思想来源——古今中外兼容并蓄 为论述《胡适文集》[1]里的胡适,将胡适的思想来源分成两大块:其一是胡适东方的思想渊源;其二是胡适西方的思想渊源。 (一)胡适东方的思想渊源 胡适秉承他父亲胡传求学务实的精神与解决外交纠纷的能力;自幼深受其母冯顺弟实用主义的影响(嫁大她三十二的胡传,给村塾先生多几倍的学金等);少年时受二哥牵引读司马光《资治通鉴》,不仅对史学产生了兴趣,更重要的是由此而接触了范缜的《神灭论》;在上海求了6年(1904-1910)的“新学”,读了维新人物梁启超的《新民说》、《中国学术思想变迁的大势》。前者教他理解新民的真义;后者引发他研究中国哲学史,因而有了对老子年代的考证,有了孔丘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有了墨子的“实用主义”,有了惠施、公孙龙等人的雄辩,有了庄子的进化思想。同时胡适以新的精神说儒,还儒的历史本来面目;吸收老子的虚君主张,赞赏《吕氏春秋》的贵生主义,喧染汉代为期不短的无为而治,对王充、王莽感兴趣,费神费力研究佛教,尤对中国禅宗史钟情,鼓吹禅宗史中的革命者荷译大师神会和尚。与此同时,读《诗经》,撇开一切郑笺,朱注,直接回到《诗经》的年代,读《楚辞》不再关注其“微言大义”,写《淮南王书》深得其政治思想,说《论语》是最初的传记文学。汉代的民歌纯朴而率真,佛教的翻译文学直接影响唐初白话诗的形成,王梵志等和尚诗人为白话诗文立下汗马功劳,杜甫的写实主义,元、白的白话诗文运动,两宋的白话语录,明清的白话小说等都引发了胡适的双线文学史观,刺激了胡适的新文学革命的热情。再者,胡适对朱子的敬礼,对顾炎武开山之功的认同,对颜李学派的宣扬,对戴震的倾心,对章实斋“通达”的理解,对崔述“考而后信”的钦佩,对反理学健将吴稚晖的膜拜等都成了胡适思想的重要源泉。而且,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的学识,鲁迅的小说史略,陈恒的谨严,单不庵的老到,陈独秀的激进,钱玄同的疑古、徐志摩的热情,丁文江的务实,汤尔和的乡间气,郭绍虞的文学批评,汤用彤的佛学根力,任叔永、陈衡哲、梅光迪、杨杏佛等朋友的较劲,许怡荪的鞭策,梁漱溟、冯友兰的抬杠,蔡元培的提携与引荐,赵元任的揭底,梁实秋、罗隆基的协助,傅斯年、俞平伯、顾颉刚诸君的跟风,都或多或少激发了胡适的思想,也成了补充胡适思想的养料,促成了胡适思想的成熟与系统化。 中国固有的文明土壤,滋生了胡适的思想大树。9年(1895-1904)的私塾童子功训练,已深埋下思想大树的良种。忆亡父,不忘他受过龙门书院掌门人经学大师刘熙载,自修而成大学者吴大,两宋新儒教理学代表朱熹等人的影响。身在美国,穿西装,交美国女朋友,读美国教科书,撰写博士论文时,又忘不了用西洋之法治《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今译《先秦名学史》)。26岁当北大教授,30左右当北大文学院院长、北大教务长,37岁任中国公学校长,穿的却是长袍马褂,浑身上下地道的中国夫子。他要为王莽平反,要翻出李靓的学说,要认费经虞、费密父子为清学的先驱。他要世人知道:黄梨洲论过学生运动,《镜花缘》里有女权主义者,平民李超有作传的必要,中国的宗教是“名教”,钻“烂纸堆”能“捉妖”,“打鬼”,范仲淹叫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哲学里有科学的精神与方法,中国人思想中有不朽的观念,中国近一千年不是停滞不进步的。他们的新文化运动是要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他胡适晚年集中于《水经注考》是为同乡戴东原“辩冤白谤”,他六七十岁还不知什么是专业,是因为他凭兴趣而为。…… (二)胡适西方的思想渊源 年仅13岁的胡适就跑到大上海求“新教育”,一混就是6年(1904-1910)。读林琴南的意译,他初识一大批欧洲小说家:司哥特、狄更斯、大小仲马、雨果、托尔斯泰;读“笔锋常带感情”的梁任公之文,他渐得略知笛卡尔、卢梭、康德、达尔文;前者叫他知道屈原、杜甫、李白、韩愈、苏东坡、吴敬梓、曹雪芹之外还有中华之外的文学大家;后者把他从古旧文明的安乐梦中震醒出来,得知欧洲人注重公共道德,国家思想,爱冒险,爱自由,注重身体的培养与健康等。它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与此同时,胡适又读严复翻译穆勒的《自由论》、赫胥黎的《天演论》等。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教他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教他“拿证据来!”教他问问“为什么?”达尔文主义使他明白改进只能一点一滴,连绵不断,连胡适二字中“适”字也是当初受达尔文主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诱发而取名的。 1910年,不到20岁的胡适侥幸考上第二批庚款赴美留学,一留就是整整7年(1910-1917)。一踏上美国,就与美国家庭发生亲密的接触,领略和享受美国家庭、教育以及美国人的温情。不久又读英文《圣经》,参加宗教集会,对犹太人治学的本领和排除万难、力争上游的精神印象极深。1912年,又对美国政治发生浓厚的兴趣,训练讲演,参加政治集会,关注美国大选,导致他一生与政治难舍难分。胡适刚去美国时悲观厌世,后来研究乐观派诗人勃朗宁,在美国乐观向上的大环境感染下成了一个乐观主义者。胡适在美国产生了对世界主义,和平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信仰,使他一生致力于和平事业,尤致力于“国联”的构思与建立,也就是后来的联合国。留美7年,对胡适思想影响最大的是杜威与实验主义。1915年暑假,胡适对实验主义作了一番有系统的阅读和研究之后,决定由康奈尔大学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去向杜威学习哲学。胡适对实验主义的宗师和领袖皮尔士,詹姆斯等都十分敬仰,特别倾慕杜大师。尽管杜子不善辞令,胡适还是对杜子大加赞赏,不仅听课洗耳,下课也常师徒交流。杜威的实证思维术及其方法主宰了他四五十年所有的著述,对胡适其后一生的文化生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1919年5月1日,杜威来中国讲学,一讲就是2年2个月。胡适在杜老夫子来华之前就四处讲演,为杜学恩师扫平障碍,在杜子讲学时,胡适常尾随其左右,当翻译,发材料,集讲义出版,鞍前马后,殷勤有加。杜威离开的当天,他就撰《杜威与中国》一文高度评价恩师对中国的影响,胡适去世前3年,还津津乐道恩师杜威思想领域中的“遐征”,足见胡适一辈子服膺杜老夫子,一辈子挣不脱杜学的固若金汤式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