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鲁迅的三种态度 记 者:最近这些年的文坛很活跃,但我觉得浮躁现象也很突出,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 蒙:很多人是炒作,很多人是看热闹。作家还是要写好作品。有的作品俗赏雅不赏,但市场很看好,而对他们的文学成就就不好评说了,这是一类。也有一部分作家,他们的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市场也看好,但他们不仅仅为迎合市场,有一定的文学含量,这又是一类。说到这里,我倒真想和作家们说说,要克服一切困难,要克服浮躁,踏下心来写点东西。 记 者:我常想尽管俄罗斯的经济衰退,但它的文学仍保持了独特的优势和地位。而我们中国的文学有这样的优势吗?您怎么评说我们现在的文学势态? 王 蒙:俄罗斯文学和他们的作品真正保留下来的并不多,就那么几个。而认真进行创作,努力追求作品分量的作家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不要说一个国家文坛上出三四十人,就是有这样的作家三四位也不容易了。有的只是一时气魄很大。我们国家到尘埃落定正常生活才三十来年,能有这样的势态也不容易了。 记 者:这几年来对于鲁迅的争议比较多,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王 蒙:现在文坛思想确实很活跃。鲁迅是一个重要的文学遗产,应该更好地研究、继承、弘扬。但多年来也附加了许多非鲁迅的遮蔽。我从里面看到几种观点,而这几种观点实际上本质是一致的。第一种是把鲁迅说成是整个国家、民族、文学的例外,用鲁迅的伟大来论证上至政府下至草民的卑劣。第二种是近百年来中国人,包括鲁迅,都不灵,只有外国人行。第三种就是一有点对鲁迅的议论就积极捍卫,不允许有任何正常的学术上的争论。 我看这几种表现形式看上去不同,其本质都差不多。我们尊重鲁迅,不应以贬低民族为代价,我们批评鲁迅也不应以贬低民族为目的。至于那种所谓政治上的“誓死捍卫”的观点,则加进了许多情绪化的因素。情绪化的因素加上商业炒作的因素,没有意思,也闹不清他是什么见解,跟着吵吵就更没意思了。 “跟风”实在是令人担忧的文学倾向 记 者:您对当前文坛有什么担忧? 王 蒙:文坛现在的炒作比较令人担忧。泡沫的东西较多,在泡沫中人们反倒看不见文学的真正之“流”,人们看到一大堆泡沫,一会儿觉得这部作品重要,一会儿觉得那部作品重要,其实都不重要,没几年大伙儿就都全忘了。 比如刮过一阵风,你的作品里就必须歌颂这个,歌颂那个。刮另一阵风,看你的作品就根本不知道中国还有共产党存在,那种被描述的生活方式和日本、泰国一样或者跟明朝一样。跟风实在是令人担忧的文学倾向。 记 者:如果作家不追风,用心灵写作会是什么局面? 王 蒙:用心灵写作当然好。但有许多作家还是追风的,包括媒体也追风。这就诱导着一些作家的创作倾向。过去认为越革命越好,现在认为越不革命越好。这就是用一种不同的政治标准对待另一种政治标准。不同年龄段的作家之间也有不同的标准。 现在的文坛有些分化。有很认真的,有实实在在写作品的;也有游戏人生的;也有紧跟形势的;也有炒作的。这种分化,有可能产生相互间的冲突,也有可能形成娱乐性强一点的,战斗性强一点的,艺术性强一点的,说好听了就是多元互补。有的偏于怀旧,有的偏于探索。不管怎么变化,真正的作家要潜心写作,用心写作,写出好作品最重要。 中国文学压根就走向世界了 记 者:您对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话题谈过多次了,在这特殊情形下请您再说几句。 王 蒙:中国文学压根就走向世界了,中国大量的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张贤亮、陆文夫等等好多作家的作品早就翻译到国外去了。当然,成为畅销书的不多。以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中国早就见到了,包括近来的大江健三郎,除了很小的圈子以外,几乎在中国的文学生活中就不占地位。而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在国外的影响大大超过《红楼梦》。《红楼梦》他们实在读不明白,又是曲,又是灯谜,又是诗词。走向世界问题只能听其自然。你要写外向型的作品就成搞外贸了,即使成功了也不完全能从文学上征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