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大陆以外的华文文学研究,最先称“台港文学研究”,附属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这门学科之下。还在1979年,北京的《当代》杂志率先发表了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当时把白先勇当作旅美作家,但也有人视他为台湾作家,或两者身份兼而有之。1982年在羊城召开的首届台湾香港文学学术研讨会,讨论的重点均是台湾文学,从收入论文的17篇文章来看,真正论述香港文学的只有《论刘以鬯在小说艺术上的探求与创新》一篇。而后来的香港文学研究,仍扮演着陪衬台湾文学的角色。 可过了一年之后,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研究者们越来越感到“台港文学”乃至“台港澳文学”难于适应形势的需要,因而“海外华文文学”的概念开始流行起来。1984年汕头大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的筹建及次年《华文文学》试创号的问世,便是一个明显的标志。关于“华文文学”的概念,秦牧在《代发刊词》中指出:“华文文学”是一个比中国文学内涵要丰富得多的概念。即是说“中国文学”只限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华文文学,而“华文文学”除包括中国的华文文学外,还涵盖中国以外的华文文学。秦牧还将华文文学与英语文学、西班牙文学并列为一种语种文学。同期的《编者的话》,在界定“华文文学”的概念时说:一、凡是用华文作为表达工具而创作的作品,都可称为华文文学。二、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文学包括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文学,以及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台湾和香港文学。而华文文学除了中国文学之外还包括海外华文文学。华文文学与华人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华人用华文以外的其他文字创作的作品,不能称为华文文学,但非华裔外国人用华文创作的作品,可称为华文文学。 秦牧虽然是作家,但他由于不是一般的中国作家,而是一位归侨作家,因而他对“华文文学”有感同身受的体会,经常思考这方面的理论问题。到了1986年2月,他在北京出版的1986年第1期《四海》上,正式打出“世界华文文学”的旗号。在题为《打开世界华文文学之窗》一文中,他指出:以中国为中坚,华文文学流行范围及于世界,我们应该打开窗口,关心世界华文文学的动向,“在世界范围内,加强华文文学的交流”。但对“世界华文文学”这个概念,学术界并没有马上接受。1991年在广东中山市召开的第五届研讨会上,仍沿用“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讨会”的名称,所不同的比上一届多了一个“澳”字。一直到1993年在庐山召开的第六届会议上,才正式使用“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的名称。即使这样,对这个名称仍有争议,这可从《四海》1994年第1期组织的“热门话题”中的四位作者对“世界华文文学”概念的理解不一致可看出。1994年在昆明召开的第七届会议上,在小组讨论中对会议名称仍有不同的意见,仍有人主张沿用“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旧名。理由是无论是第六届还是第七届会议,都没有把“世界华文文学”的主体中国大陆文学列入研讨范围。 但在台湾、香港,由于没有“大中原”心态的束缚,他们早就使用了“世界华文文学”的名称,先是在1991年7月在香港召开了“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后是1992年11月在台北成立了“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尽管这个“协会”代表的广泛性严重不足,但他们将“新华文学、马华文学、菲华文学、泰华文学,甚至亚华文学、欧华文学、美华文学”与作为母体的中国文学沟通起来的做法,不能不认为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到“台港澳文学”,到“海外华文文学”,直到“世界华文文学”名称的使用,标志着从课题性的命名到一门学科的蓝图初绘。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首先是中国大陆及台港澳文学,可第六至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没有一篇论文研讨中国大陆文学,这是跛脚的表现。这一偏颇到了1997年北京召开的第九届会议,已有所改变。当然,为了同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加以区别,“世界华文文学”在研究中国文学时,不以大陆为重点,而以台港澳文学为主体应是顺理成章的事。这门学科另一个研究对象是中国以外的华文文学。但海外华文文学与“台港澳文学”也有交叉的情况。像旅居北美的聂华苓、陈若曦、白先勇、欧阳子、於梨华以及北欧的赵淑侠,他们作品的选材以及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使人们容易把他们的作品看作是台湾文学。至于新加坡的黄孟文、泰国的司马攻、马来西亚的云里风,由于他们落地生根认同了当地文化传统,作品还有浓郁的南洋色彩,因而他们用中文创作的作品,已不属中国文学或侨民文学,而是地地道道的东南亚华文文学。 必须再次强调“世界华文文学”与“世界华人文学”的区别。前者是从“语文”、“语种”方面着眼的。后者是从“种族”、“华裔”方向规范的,是专指中国人及其后裔用中文或其他国家的文字创作的文学。有人认为:“广义的华文文学,除了用华文作为表达工具的华裔作家与非华裔作家外,还包括用外文作为表达工具的华人作家与汉学家。”又说:“就广义的华文文学来说,印尼华人的马来语文学是十分重要的特殊现象。”(注:刘以鬯.世界华文文学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香港文学,1991(80).)这里把用其他语种创作的华人作家的作品包括进“华文文学”,为的是扩大“华文文学”研究范围。但作为一个科学定义,则欠严谨。像印尼华人创作的马来语文学,既然是用马来语,当然是马来语文学而非华文文学。如果要与“华”字沾边,那“华人文学”的概念正好适应这种特殊情况。不过“华文文学”与“华人文学”确有交叉之处。“华人文学”包括“华文文学”,但“华文文学”决不等同于“华人文学”。前者主要从文字使用上来划分,后者主要从作者的民族上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