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识码:A “穷途竟何世,余事且诗人”(注:黄遵宪《支离》。)。黄遵宪平生“不屑以诗人自居”(注:梁启超《饮冰室诗话》。),然而,诗却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其诗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对“新派诗”的形成、发展有着深刻的启导作用。从他现存的一千多首诗作中,我们依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作者那种爱国救亡的巨大政治热情和“别创诗界”(注:黄遵宪《与菽园书》。)的锐意革新精神。纵观人境庐诗,其艺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莫过于对诗料、诗境、诗体的开掘、拓展与创新,从而直接推动了中国诗歌的近代化历程。因此,系统探讨黄遵宪诗歌走向世界和取自民间的近代化特质,对于更好地认识和总结近代诗歌的独特价值,发展今天的民族诗歌,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异邦新声 “足遍五洲多异想”(注:黄遵宪《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吟到中华以外天”(注:黄遵宪《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这是黄遵宪其人特出于晚清众多诗家的独异之处,也是其诗于传统诗界别开生面的卓越之处。他不仅是一位继承传统的杰出的现实主义与爱国主义作家,而且还是一位跨出国门、诗吟域外的走向世界的诗人。这是黄遵宪所以为晚清大家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他成为“诗界革命”旗帜的主要缘由。 自幼就对儒学思想和科学制度持有怀疑和批判态度的黄遵宪,于中举的次年,毅然放弃科举功名,以驻日使馆参赞的身份随驻日使臣何如璋东渡扶桑。1877年,30岁的黄遵宪从此开始了他长达14年的外交官生涯。当时的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之后,黄遵宪积极与日本朝野人士交游笔谈,并写诗撰书,旨在借鉴日本强盛之道,“以兴起吾党爱国之士”(注:黄遵宪《近世爱国志士歌序》。)。五年之后告别日本,赴美就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美期间,黄遵宪为保护华工华侨利益挺身而出,名昭史册(注:《清史稿·黄遵宪传》。)。1885年秋,请假回国,潜心撰成40卷50余万言的《日本国志》。1889年夏,他又随驻英、法、意、比四国大臣薛福成赴英任驻英使馆二等参赞,途经锡兰克伦伯、法国马赛和巴黎到达伦敦。任职一年多后,又调充新加坡总领事,经法国,渡苏伊士运河,抵新加坡,直至1894年解任回国,在新加坡历时三年。就这样,诗人从东洋到西洋再到南洋,“百年过半洲游四”(注:黄遵宪《己亥杂诗》。),“走遍环球西复东”(注:黄遵宪《岁暮怀人诗》。)。 黄遵宪这种独特的域外生活经历给创作带来了五彩缤纷的新异内容,也使他的诗歌具有了一种奇特的文化色彩和审美境界。在其数百首海外诗中,《日本杂事诗》是规模最大的一组。这部大型组诗定本凡二百首,“叙述风土,纪载方言,错综事迹,感慨古今;或一诗但记一事,或数事合为一诗”(注:王韬《日本杂事诗序》。),分别可独立成篇,合则为有机整体,“衍为小注,串之以诗”(注:黄遵宪《日本杂事诗》第二百首注。);从日本的远古传说写到明治维新,从山川景色、风土人情、文化教育写到源远流长的中日文化交流,内容广泛丰富,记叙真实生动,风格清新隽永。 如第一首写日本悠久的历史: 立国扶桑近日边,外称帝国内称天。纵横八十三州地,上下二千五百年。 以简括之笔,融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于一绝之中,开篇即出笔不凡。 第二十三首写富士山: 拔地摩天独立高,莲峰涌出海东涛。二千五百年前雪,一白茫茫积未消。 以夸饰之笔,极写富士雄姿神韵,形象生动,气势雄浑。 第一百二十二首写观赏樱花的盛况: 朝曦看到夕阳斜,流水游龙斗宝车。宴罢红云歌绛雪,东皇第一看樱花。 以比兴之笔,状难写之景,意象鲜明,色彩绚烂。 其有着很强的史料性和文学性,又兼具文化价值与审美情味,《日本杂事诗》不独为日本人士所赞赏,也为我国读者所乐道,一百多年来,中日两国竟先后有17种版本问世。日本友人源辉声盛赞其“咏琐事兮着意新,记旧闻兮事事真”(注:《葬诗冢碑阴志》。);中国学者狄葆贤推崇其“写物如绘,妙趣横生”(注:《平等阁诗话》。)。 在黄遵宪的海外诗中,《日本杂事诗》自成体系,其他描写东西各国政治历史、山川风物的数以百计的作品,同样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纵观这部分海外诗作,有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尤为突出。 其一,反映西方的自然科学成就。这以被陈三立推为“千古绝作”(注:梁启超《饮冰室诗话》。)的《今别离》四首,最为典型。这组五言古诗,分别咏颂轮船、火车、电报、照像术和东西半球昼夜相反之事,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突破了传统诗歌的内容天地,令人耳目一新。妙在融汇传统的东方诗歌形式与新异的西方物质文明发为诗章,使古典式的男女离情思绪与近代化的科学文明互为生发,构思新奇,韵味别致,被视为东西方文化相交融、“旧风格含新意境”(注: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的代表之作,深受晚清新旧两派诗人的广泛赞誉。 其二,描绘异国的风俗人情和奇异风光。诗人笔下,有“一条锦绣游人路”(注:《樱花歌》。)的日本樱花;有“举国沉迷同失日”(注:《伦敦大雾行》。)的伦敦大雾;有“拔地崛然起,”、“一览小天下,五洲如在掌”(注:《登巴黎铁塔》。)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有“一河横跨两洲遥”(注:《苏彝士河》。)的苏伊士运河。还有《新嘉坡杂诗十二首》《养疴杂诗》中所描绘的四季如春的南洋景色和多姿多彩的风土民情;亦有洋洋二千余言的五古大篇《锡兰岛卧佛》,纵横恣肆,奥博奇谲,纵论今古,兼融中外,梁启超欲题为“印度近史”与“佛教小史”并誉为“空前之奇构”(注:梁启超《饮冰室诗话》。),更有埃及石柱、南洋土风、西方名城等点点滴滴、形形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