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但在较短的时期内,一大批公私立高等学校脱颖而出,得到了长足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一跃而成为饮誉中外名闻遐迩的知名大学。现代中国公私立高等学校之所以能够在不长的时期内取得明显的办学绩效,应该说与各校所实施的自主招生是分不开的。各校的自主招生对于办学特色的形成,教学改革的深化,内部活力的增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等,产生了积极作用。 自主招考机构的建立 新生质量的优劣、数量的多寡,直接关系到公私立高等学校发展前景。为了录取符合各校学业程度较高、专业基础扎实、具有特长的新生,各公私立高等学校设立了专门的招生委员会,授予自主招考新生的职能与权限。 现代中国公私立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分四种形式,即自主招生、联合招生、划区招生和统一招生。中华民国前期各校均自主招生,后期因为抗日战争爆发,公立高等学校曾实行联合招生和统一招生。无论是哪一种招生形式,都建立了相应的招生机构,以负责履行招考新生和转学生的职能。 在众多的公私立大学招生委员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私立金陵大学招生委员会。根据《金陵大学总章程》,该校设有大学各委员会、各科委员会以及小学、中学各委员会。大学委员会包括友好委员会、一般会议委员会、图书管理委员会、博物馆委员会、出版委员会、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委员会和招生委员会在内的各类“常务委员会”。招生委员会包括大学招生委员会和附属中学招生委员会。 《金陵大学总章程》规定,校长有权任命招生委员会成员。其职责是负责各科和学校招收新生的工作。金陵大学招生委员会在以下诸方面享有决定权:(1)举行入学考试的日期、地点和方法;(2)新生报到入学日期;(3)交纳入学考试费用的日期;(4)申请入学的标准;(5)学生在其他院校如获有学分的话,其最高学分的数目;(6)各本科和中学录取新生的基础标准。(注:《金陵大学总章程》,载《金陵大学史料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1~112页。)并规定,招生委员会每年至少由校长召集召开一次全会,讨论委员会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决定与招生有关的共同政策。 “九一八事变”后,华北形势骤然紧张。“七七事变”后,北京事态迅速恶化。以前的各校自主招生考试确有困难。1937年教育部令国立中央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试办联合招生。由于北京局势变化,乃决定由中央、浙江、武汉三大学先行试行联合招生(注:《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五编“高等教育”第一章“概述”。)。教育部规定,负责试行联合招生的学校,“得组织联合招生委员会,以召集学校校长为召集人,委员会之组织由各该区自行订定报部备案。”虽为联合招生,却是建立在学校个体之上,实际上是学校自主招生功能的扩大。大片河山沦陷后,教育部又在较短的时期内试行委托招生考试、划区招生考试和统一招生考试。1938年,为方便上海学生升学,教育部制订了上海国立各院校代招后方国立各院校新生办法,委托交通大学招生委员会代招理、工、农三学院新生;暨南大学招生委员会代招文、法、理、商四学院新生;上海医学院招生委员会代招医学院新生。为保证招生工作公平、公正,教育部“随时派遣专员视导”。又要求“评定志愿入后方国立各校院之学生考卷后,按照各该校录取标准,造具及格各生名册,载明各该生入学志愿及各科成绩,密呈教育部复核决定录取名额”。(注:《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第五编“高等教育”第一章“概述”。) 1937年国立各院校实行统一招生,统一录取标准,并于1939年由教育部统一命题。由于战时内迁各校分散,交通阻塞,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无法举行,教育部乃决定1942年实行划区招生与联合招生、自主招生并举办法,将全国划分为重庆区、成都区、昆明区、贵阳区、西北区、粤桂区、浙赣区、福建区、湖南区、湖北区。分别委托各区影响较大的大学招生委员会为召集单位。重庆区指定中央大学、成都区指定四川大学、昆明区指定西南联合大学、贵阳区指定浙江大学、西北区指定西北大学、粤桂区指定中山大学、浙赣区指定中正大学、福建区指定厦门大学、湖南区指定湖南大学、湖北区指定湖北省立教育学院为召集学校。划区招生同样是建立在学校个体基础上的,仍然属自主招生的性质。 自行选定招考时间、地点 由于各公私立高等学校的办学传统不同,办学特色各异,工作进展不一,招生时间和区域难于一致,又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底蕴不同,考生情形千差万别,现代中国公私立高等学校在招收新生时,根据本校工作的进展决定招考时间,根据生源情况选定招生区域,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 一般说来,考试时间各校多根据招生工作准备情况和历史传统决定;考试地点多根据报考生源情况确定。各公私立高等学校一般在校本部设考场,外地视生源多寡而定,或者一省设一考场,或者相邻数省共一考场。《国立北京大学入学考试简章》规定,每年招考文、理、法三院各系一年级学生,每年在北京及外埠同时招考一次。报名日期临时登报公布。交通大学每年招生的时间不同,1923年夏季招生,报名期限为8月1-4日;考试时间为8月6、7日上午8-11:30、下午1-4时。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每年夏间在北京招考一次,如有多数学生在外埠投考,也可指定地点,但要“派员前往监试”。(注:《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简章》,载吴惠龄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史料》第一集“近现代部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239页。) 每每遇到特殊原因,如广告宣传不到位,考生程度不理想等,招生名额未能完成,各公立高等学校一般不降格以求,降低标准完成招生名额,而是迅速组织第二次招考。如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在8、9月期间3次招生,并于当年8月举行招收插班生的考试。1930年左右,重庆大学文预科因第一次招生未满,举行第二次文预科招生考试。1936年,四川大学招生名额不足,9、10月间又补招一次。1946年,北洋大学在北平、天津、上海、武汉、陕西等5省市第一次招考,各地考生达6000多人,但物理、化学、地质3系仅录取11名,其中地质系仅录取1名;工学院8个系仅录取新生150名。当年10月13、14日又向全国第二次招考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