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01)07-0070-03 从世界范围来看,高等教育产业化正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本文试图对各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在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国别中的做法,归纳出几种基本的模式。 一、高等教育产业的国家规划模式 从世界范围来看,通过国家规划的途径来进行高等教育产业化首推前苏联,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产业理念正是在前苏联的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早在1918年,前苏联就颁布了《高等教育人学条例》,规定了工农及其子女进入高等学校的优先权。为此,前苏联在高等学校中设立了工人系,使得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的大学新生有一半来自社会普通阶层。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国家又开始了高校部门办学的进程,同时大力发展工科院校,开设大量新专业,建立统一的工程技术教育体系。在一系列改革中,前苏联的高等教育与具体生产部门密切了相互之间的联系,在十月革命后的短短13年间,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了约4倍。这既大大提高了前苏联高等教育入学率,迅速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也急速开始了高等教育产业化实践的进程,高等教育产业成了整个国家产业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起着基础产业的作用。虽然经过了卫国战争的冲击,前苏联的国力还是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超越了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其标志就是1957年前苏联卫星上天对国际社会所引起的震憾。 前苏联卫星上天,催生了靠高等教育强国的理念,国力竞争演变成高等教育产业竞争,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更为高等教育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高等教育产业”一词瓜熟蒂落。国力竞争与国家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并不是在“高等教育产业”一词出现后才开始的。无论是20世纪20年代起步的前苏联,还是20世纪30年代起步的英国,也无论是起步于国家高等教育产业规划的前苏联,或是走提高高等教育生产力的英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已经在确确实实地进行之中。前苏联卫星上天,着实让美、英等西方列强大吃一惊,惊叹国家高等教育产业规划对提高国力的巨大作用。20世纪50年代末,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为20世纪60年代“知识产业”和“教育产业”理论的相继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值得一提的是,60年中期提出的“教育产业”理念,首先出自高等教育领域,因此,早期的教育产业理论几乎都是有关高等教育产业的论述。 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出现的高等教育国营化浪潮,正是来自前苏联模式的影响,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借鉴了前苏联高等教育产业化实践经验后的产物。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之所以在这段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出现了高等教育国营化的潮流,其原因在于人们逐渐认识到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对增强国力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前苏联高等教育产业所做出的辉煌业绩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 前苏联高等教育产业将教育的两大功能充分结合于一身;促进人的发展的结果,培养了大批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从而增强了国力;促进社会发展的结果,使国力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超越了经济发展历史更为久远的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从而增加了劳动力的需求量和知识含量。因此,1962年国际教育大会以“教育规划”作为各国教育产业政策的建议,并将教育规划权归在国家或联邦一级。这股思潮最终促成了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民主化运动,改变了传统的精英高等教育理念一统天下的局面。高等教育不再被看作是少数人的特权,而被视为是个人应享的权利,甚至是国力的保障。 人力资本理论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揭示了高等教育产业化存在的价值,而泰罗的劳动生产率理论和效益观揭示了高等教育产业运行的基本原则。许多国家的政府因此而大量投资兴建公立高校,同时拨款资助私立高校,并将两者都纳入国家高等教育产业体系。有着民间办学丰富历史的英国,其政府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主动介入高等教育,建立了一批面向社会的新型大学,大批私立大学的经费也由政府包下来,政府通过原大学拨款委员会对所有高校进行统一规划。联邦德国也开始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从1986年开始,瑞典政府推行高等教育国有化政策,并将几乎所有私立高校收归国有。新加坡政府先后将两所私立高校改为或并入公立高校。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改为联邦拨款以便统筹高等教育体系和职业技术培训系统。我国于50年代初,将私立高校统统收归国有,公办高等教育一统天下。这一切变革都与高等教育产业的国家规划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高等教育产业的市场调节模式 与西方发达国家和中、苏两个大国的策略不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始终是走以发展私立高等教育为主的道路,通过市场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和投资资金,借以补充国家在高等教育产业化起步时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在市场中自然调节高等教育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这些国家在私立高等教育规模和比重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见表1。 韩国政府在战后亟需发展教育,而战后百废待兴,财政经费严重缺乏,因此将有限的财政经费投入了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则采取了市场调节的资本市场运作模式,为民间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制定了激励性的政策。其结果是私立高等教育积极介入资本市场,刺激了私人办学的热情,使私立高等教育很好地配合了国民经济的复苏和迅猛发展。 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巴西、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在高等教育产业化进程中,也通过大力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但在经济实力较弱的情况下,采取市场调节模式推进高等教育产来化,有成功的例子,也有不成功的例子,尤其有的国家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态度,造成高等教育水平低、结构差,高等教育产业没有起到推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