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办学特色的含义及其特性 特色,指的是格外突出的风格或特点。高校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高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是一所高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一所高校的优势所在,世界上一流顶尖的大学均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而在众多的大学之林中树立典范。就内容而言,高校的办学特色可以分为理念型和项目型。理念型特色是大学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以及学校在办学理念的指引下长期形成以校风、学风为主要形式表现出来的大学精神;项目型特色既有学校与外部环境相结合而形成的宏观的办学体制、办学模式,也有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观的学科、专业布局特色,还可指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微观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模式、培养方式以及高校在科学研究中形成的科学研究范式。当然,如此划分主要出于便于理解。事实上,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可以认为,理念型特色是项目型特色的先导,项目型特色是理念型特色的具体化。 高校里并非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办学特色。要成为高校的办学特色,至少应该具备如下几个特性:其一是独特性,其二是稳定性和持久性,其三是发展性。 一所高校的办学特色首先是要有鲜明的个性,亦即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优。但是,并非独特的东西均能成为高校的办学特色。从哲学的意义上讲,特色是指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谈高校的办学特色不能离开大学的本质属性,高校的办学特色仍然要与高校的基本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传承发展文化联系在一起。此为“独特性”。 办学特色的形成是在大学长期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甚至可能对影响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能成为办学特色者必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并被社会所广泛认可。是谓“稳定性和持久性” 办学特色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总结,同时也要着眼于未来学校的发展前景和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外部办学环境的改变,高校的办学特色也会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与时俱进地可持续发展,这就是“发展性”。 二、重要性:办学特色不可或缺 质言之,发展办学特色是高校适应经济体制转轨的客观需要,是世界高等教育传播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发展办学特色是高校适应经济体制转轨的客观需要。 过去我们学习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高校在科系设置上也形成了与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相对应的专业,在高等教育管理上推行中央统一管理,人才培养由国家统购统销。在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的情况下,大学不用担心学校吸引不到学生来就学,学生也不必为未来的工作去向担忧。在这种体制下,大学的主要任务放在每年完成国家多少招生计划,为国家输送多少人才,较少考虑到学校的办学特色。 然而,当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虽然对社会需求而言,高校仍然是卖方市场,但是学生对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已经从过去被动择校转为积极主动选择学校,社会用人部门对大学的人才的素质也提出越来越高甚至近似苛刻的要求。特别在未来发展的一段时间内,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大众化”程度越来越高将会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更加市场化,大学有可能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时大学的办学特色将成为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因为,随着社会行业结构的调整,整个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扩大人才数量和提高人才质量,而且更加需要人才结构整体优化。大学的办学特色将成为学校的办学实力、品牌和社会声誉综合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必须树立特色意识,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取胜。例如,美国加州的伯克利学院、哈佛商学院等,都是由于特色鲜明而闻名于世,“大学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办出特色,从一定意义上说,‘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服务与质量的特殊性”(注:曲振涛:大学职能的历史演进,光明日报,2000年12月1日。),另外对一所大学而言,教育资源总需求与教育资源总供给总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在社会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取不均衡的发展战略永远是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的有效策略,世界上顶尖的大学也不是每个学科、每个专业乃至每个方面都是一流的。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市场化的时候,大学更应该从自身发展的历史研究积累、现实条件以及学校所处的地域环境出发,明确学校的自身的优势所在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 ——发展办学特色是世界高等教育传播与发展的必然产物。 当我们把办学特色放在国际交往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研究的时候,发展高校的办学特色就极具文化交流的意义。在近现代大学职能演进的发展史上,一流大学均是在不断吸收与借鉴外来高等教育中的合理成份并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形成自己特色的高等教育。 世界上最早的大学被公认是发祥于中世纪欧洲的意大利的波隆那和法国巴黎大学。当时保存和传承人类知识是大学的主要职能,培养人才是大学的主要任务。当这种以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的大学传入英国之后,受到洛克绅士教育的影响,形成了以注重贵族心智的培养和性格的养成成为主要特征的博雅教育,牛津、剑桥传统因此成为古典大学特色的突出代表。19世纪初,当西欧各国还沉湎于传统的办学模式时,德国在洪堡的倡导下创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关于“大学应当同时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办学思想,把大学由传统的单纯人才培养的一元职能变为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的二元职能,使柏林大学被公认是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最早大学。19世纪中后期,当美国把这种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大学移植到美国本土后,继承了德国科学民主的办学思想,重视大学的科学研究,由此形成了以霍普金斯大学为代表的一类研究型大学,然而受美国实用主义及功利主义哲学深刻影响的美国人,并不满足于这种与世隔绝的象牙塔大学,而把实用性人才与直接为社会服务摆在高校发展的首要位置。其中创建于1848年的威斯康星大学,把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联在一起,突破了以往大学二元职能结构模式,把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推向社会的中心,由此威斯康星大学成为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典范和旗舰。所以,就文化交流而言,世界高等教育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与民族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并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特色的大学。换言之,只有与本民族历史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大学,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大学特色,为世界高等教育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