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01)02-0007-04 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提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问题成为高等教育界讨论的热点之一。要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不仅需做国际比较研究,而且须回顾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对当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程度大家都较熟悉,而对以往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即使是一些高等教育专业研究者也不太了解。本文以介绍一份1931年度的高等教育统计资料为中心,在横向比较和纵向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各国中的相对位置之起伏进退,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走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间之比较 按美国学者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便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现在,不仅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早已超越15%的门槛,甚至已超过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进入大众化阶段。1995年全世界毛入学率总计16.2%,其中发达国家59.6%,最高的是北美洲84%;发展中国家平均8.8%,其中拉丁美洲17.3%,阿拉伯国家12.5%。亚洲国家如菲律宾1965年的毛入学率为19%,1980年韩国、泰国的毛入学率都是14.7%,新加坡1985年为13.6%,1990年已达18.6%。[1]而1995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才6.86%,到2000年才刚超过11%,比不少发展中国家落后。当然,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有其特殊性。由于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别,在一些农村地区连中等教育都还未普及,而在多数大中城市实际上毛入学率已远不止15%了。因此,中国高等教育局部出现了一些大众化甚至是大众化后期的阶段特征。另外,1998年以前中国高等教育统计也不够全面,数百万自学考试考生没有纳入统计范围,即使1999年以后,自学考试考生折算的比例也过低。[2]但无论如何,从世界范围来看,1998年以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是偏低的。 表1 每万人口中高等教育学生数比较表[3] 国(地区)别年份 每万人口中高等教育学生数 台湾地区 1993 274(305) 中国大陆 1992 19 香港1989 85 新加坡 1991 103 日本1992 228 韩国1993 383(477) 印度1986 63 美国1990 411(569) 加拿大 1991 525 英国1990 209 法国1991 323 西德1991 257 意大利 1991 266 澳大利亚 1991 309 新西兰 1991 379 阿尔及利亚 1990 114 埃及1990 134 前苏联 1989 183 除了采用毛入学率的指标之外,较早时通行的另一种衡量高等教育发达程度的办法是计算每万人口中高等教育学生数。我们看一下1991年前后一些国家和地区每万人口中高等教育学生数,便能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见表1)。 由此可见,1992年中国大陆每万人口中高等教育学生数仅19人,比表中各国各地区都落后不少。当时的统计未计入成人高等教育,但即使加上成人高等教育,中国大陆的数字也不会很高。特别是较有可比性的人口大国印度,1986年每万人口中已有63名大学生,超过中国许多。然而,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相对位置并非始终如此,而是经历过大的起伏和进退的。 二、1931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对位置 民国时期,中国的高等教育曾有过稳步的发展,尤其是在1930年前后,教育和学术都曾有过一个相对稳定而良好的发展时期。而1931年是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年份,该年做过详细的全国高等教育统计。1933年7月,民国政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印出版了《二十年度全国高等教育统计》一书,1935年5月出版的《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丁篇“教育统计”所载内容基本上是用1931年度的数据。其中的“学校教育统计”载有一份珍贵的高等教育统计资料,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制的《我国二十年度高等教育与世界主要各国之比较》,这份统计表列出了1930年前后包括中国在内的28个国家的高等学校数、学生数、每校平均学生数、每百学生中之教员数,以及各国人口数和每万人口中之大学生数,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相对位置。原表除中国以外按各国大学生数多少排序,为了便于比较阅览,现以当今的通例更改原表中的少数国名,并根据该表数据按每万人口中的大学生数多少重新排序列表如下(见表2)。 表2 1931年度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主要国家比较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