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01)04-0068-04 高级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中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历史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到了当代,在各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这个问题更是被突出出来。初看起来,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当前大家都在强调“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提高适应性”,然而如果进行深入的研究就会发现,这个问题要比初看起来复杂得多。本文试图从几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揭示出这一关系中蕴藏的各种矛盾和复杂性。 一 广度与深度的关系是用来说明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参数。广度通常指的是知识、能力的广博程度,而深度指的是知识、能力的专精程度或高度。与这一关系相同或相似的还有一些概念或表述,如基础与应用的关系、普通教育与专门教育的关系、博与专的关系等。这些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讲都可以说是对广度和深度的关系从不同角度所作的说明,只是有的关系中还可能蕴涵其他更为重要的内容。 从性质上说,广度与深度之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之间一般不构成很大的矛盾。这是因为,一方面,一定的深度要以一定的广度为基础,越是要求高、精,就越需要博、大。以此类推:越是高级的应用,越需要基础的广博与厚实;越是要在一个专门领域内有高深的造诣,就越是要以很多领域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托。另一方面,广度要是没有深度来升华或提炼就没有意义。以此类推:如果人才的基础不能转化为实际的应用,基础再好也没有价值;只“博”而不能“由博返约”,知识、能力也只能是一些拼盘式的摆设;普通教育如果不经过专门化阶段的提炼,它所提供的广度也无法内化为人才的素质。 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活动中,一个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是:一定的深度需要什么样的广度?因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在时间上是一个常数,所以,当确定了一种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深度(通常在培养目标的表述中可以体现出来)后,就必须回答,这一深度需要什么样的广度才合适?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讲就是“针对深度的广度的相关性问题”。对待这个问题,人们有着极为不同的认识,所采取的解决办法也极为不同。粗略地讲,在深度被认可的前提下,对广度主要有三种认识:1、广度要以深度为转移;2、广度不应针对深度的需要,而是越广越好;3、将上述两者结合起来,使广度适当大于所需要的深度。 前两种认识从教育思想上看,反映了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两种价值观。反映在培养目标上,第一种认识注重学生未来就业前景,强调职业针对性和应用性;第二种认识注重个体全面素质的提高,强调广泛的适应性和基础的宽厚。前者更贴近职业教育理念,后者更切合普通教育理念。两者在当代都占有一席之地。第三种认识企图综合前两种认识,旨在将两种价值观和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但上述认识还仅仅是停留在教育思想的层面,对于实际工作者,更重要的是要确定广度与深度的实际的相关性。比如,培养一名合格的工程师,究竟需要哪些具体的知识、能力作为基础?需要开设哪些课程和组织哪些教育教学活动?人们对这个问题并非都是很清楚的,而且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才,所需要的广度或基础也大不相同,因此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此外,即使是同一层次和类型的人才,所需要的广度方面的具体知识和能力,也会因不同主体的不同认识而变得多种多样。但总体看,在实际上大致有三种做法:1、把培养工程师所需的作为基础的内容从各学科中抽取出来;2、虽然也考虑培养工程师所需要的基础,但仍保持相关各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或以学科为本位来提供工程师培养的基础;3、将前两种办法结合起来。 前两种办法,从课程理论上看,反映了两种课程观:问题中心(社会职业中心)的课程观和知识中心的课程观。前者的具体课程形式是核心课程,后者的具体课程形式是分科课程。核心课程的优点是使学科知识中的内容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缺点是造成学科知识系统性的破坏;分科课程的优点和缺点正好与之相反,虽保持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但与实际问题之间难以沟通。第三种办法试图采双方之长,在一定时期以核心课程为组织课程的经纬,在其下面设若干学科;在另一时期则倒过来,以分科课程为经纬,下设核心课程。这样彼此交错,既得双方之长处又避免了双方的缺点。在西方的很多大学,作为基础(广度)的课程,都采用了这种交错的形式。 二 由于课程是一个体系或结构,因此,广度与深度的关系不仅表现在“针对深度的广度的相关性”方面,而且也与课程的纵向和横向结构发生联系。 在课程纵向结构中,最重要的联系是广度与深度之间的关系和课程内容纵向排列中的程序性之间的联系。亦即广度和深度是怎样排列的。按一般的理解,似乎这不成为问题。广度作为基础,当然要排列在深度前面,没有广度就没有深度。例如,如果把大学的普通教育课程(或基础课程)作为广度来看待,把专门化课程或职业性、应用性课程当作深度来看待,那么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逐步推迟专门化(深度)的时间。而且,整个教育发展的历史都表明,随着教育的发展,专门化或职业化与学术性的分轨是从小学毕业到初中毕业再到高中毕业,目前有些先进国家已经推迟到大学毕业。如美国除了地方性的社区学院外,大多数大学的本科教育通常是普通教育或基础教育性质,社会的“用人基点”也定位在研究生毕业。日本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就是把大学本科原来的两年教养教育扩大为四年的教养教育,使整个大学四年都在性质上靠近基础性的教育,类同美国的普通教育。这从程序性上看,显然可以理解为广度在前而深度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