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即将来临。在这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地位的时代,人们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寄以巨大的期望。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也将从立足国内、以规模促发展,逐步转轨到面向世界、规模和质量同时发展的时期。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将描准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促进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21世纪研究生教育要国际化 我国为加入WTO,已做了十几年的准备。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即将进入这一国际大家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的时代逐步到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如何适应进入WTO后对人才的需求,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会有什么变化,是许多人在认真思考的大问题。 21世纪的前一二十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随着加入WTO,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结构将逐步与世界水平接轨。在这样一个世界大家庭中,众多的企业将是跨国公司、国外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管理模式和日常运作与设立在国外的企业毫无两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是国际化的。 教育本身是知识的传授。但自从有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分工,教育也有了专业垄断的内涵。例如,可以考证学位就起源于历史上某行业中师傅带徒弟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当徒弟学成出师时,由师傅或由师傅们组成的社会团体授予他(她)一个证书,表示他(她)可以在这一行业从业,而没有经过本行业师傅们培养过的外人,是不能从事这一行业的。这一传统既维护了知识传授的严肃性,也保护了本行业在就业谋职等方面的排他性利益,是得到社会公认的。这种职业化的教育发展为学位研究生教育,到了今天,形成较完整的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深造完成学业,并获得相应的文凭。毕业证和学位证既是一个人的学历证明,也成了一个人就业谋职或继续深造的证书,得到社会的承认,也是很自然的。应该指出,社会承认永远是相对而言的。在美国,拿到哈佛大学、MIT或类似水平的大学学位,与一个普通大学的学位绝不等值,说明教育水平有巨大的质量差别。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我国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与世界水平尚未接轨。这就意味着一旦我国进入WTO,对人才的培养和需求将有较大的不平衡。因为至今,我国的学位并没有得到国际上主要国家的承认。国际上普遍流行的各种任职资格,如国际注册工程师、国际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建筑师等,各种专业的会员制等,已形成国际上谋职任职的通行证。如我国得到国际承认的高级会计、审计人才很缺乏,不仅在中国的外企中大多数高级财会都要高薪聘请外国的国际会计师担任,而且我国政府或大型企业的许多重要经济活动不得不花大价钱聘请外国的国际会计师、审计师,我国大企业的境外上市、大型合资、引进外资等项目,都由外国人掌握了核心机密。 我国加入WTO后,将要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和市场原则运作,商品生产、流通、兼并、上市都要遵守国际准则、国际标准,而缺少这方面的人才,不要说运作,甚至连谈判都无法进行。按我们目前模式培养的研究生,要么被排除到圈外,要么接受必要的资格培训,取得入围“国际赛”资格。因此培养具有国际专业资格的人才迫在眉睫。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将面临着新的转变。在知识结构上将更加注重国际通用的内容,在能力上更侧重国际交往,在素质上更加全面发展。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如下特征: ①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的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的氛围将与世界趋同。②学校具有国际专业资格的授权,研究生将越来越多直接采用国际通用教材。③用英语或中英文混合授课,学生可以流利地用英语完成作业、写实验报告、写学位论文。在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时,不应有语言障碍。④在我们的学生仍然大量出国留学的同时,不仅发展中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中等发达国家或发达国家的学生来中国攻读研究生。⑤中国相当数量的大学的研究生学位将受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等等。 最近国外权威机构发表世界大学排名显示,世界前200所大学,中国榜上无名。当然,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对学校的水平的评价可能有不同的标准。总体来讲,一流大学应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水平大学。一般说应具备如下共同特点: ①具有较悠久的建校历史和现代化大学管理制度,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②学科设置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和开放性。③有一批国际上知名学者教授从事教学和科研。④具有相当规模的在校研究生,从事高水准的研究工作。⑤已培养出一批取得国际公认成果的科学家或社会活动家。⑥有与学校地位相适应的经费支持。⑦有高水平的教学科研设施,如实验室、图书馆和信息网等。⑧有一定数量的国际水准的科研成果和科研论文,如获得诺贝尔奖等。 显然,以上数量或质量方面的标准都不是简单的叠加,这样的大学既有学校内部自己成长和发展的条件和历程,也要受周边社会环境的制约。一流大学是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必然产物,反过来,大学水平的提高,必然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二、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为说明这个问题,笔者给出表格(见下页)供分析。 结论是,为了尽快缩短我国大学研究生教育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未来的五到十年是关键时期。其中有的主动权在政府主管部门,如政策和投资。但学校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思想的改变,如尽快实现教材国际化和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主动权在学校自己。谁认识得早,谁转变得快,谁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