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10(2001)03-0006-05 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中外经济社会发展史表明,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地区能脱离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孤立地发展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依托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则要依托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的规模则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改革开放20年来,云南的高等教育有了较快发展,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云南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云南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是否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能否培养和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现有的办学规模能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希望能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学校现有的办学资源是否仍有潜力可挖,创造更大的办学效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决策者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 2000年,云南有普通高等学校24所,其中本科院校13所、高等专科学校11所,其他类型院校9所。高校数占全国2.54%,每百万人仅有0.6所高校。33所院校共有在校研究生2423人;本专科生90409人;各类成人在校生5.73万人。[1]各类学生合计14.77万人,占全国1.83%。校均3893人,低于全国4622人的平均规模。虽然少数本科院校在校生人数高于全国平均5641人的水平,但万人高校仅有昆明理工大学一所(在校生14384人)。专科学校在校生平均仅为1745人,低于全国专科院校1853人的平均水平。[2]本科院校师生比为1∶8.61,教职比1∶1.08;专科院校师生比为1∶10.62,教职比1∶0.8。[2]无论是总的办学规模,还是平均办学规模,与全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1998年中国大学综合评价中,只有云南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进入前200位,列全国第93和123位[3]。另外,本科院校之间办学规模差别很大,有一半以上院校办学规模不到全国高校的平均数;专科学校的办学规模普遍偏低,平均规模不到全国高校平均数的一半;其它类型院校办学规模则更小,而且,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办学规模与专科层次的办学规模相比相对较小,与全国相比相差近一倍。科研论文(SCI、CSCI)产出率低,仅云南大学以197篇列全国高校第87位。[2]云南省普通高校存在着办学重心偏低,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高校区域布局分散,各类高校层次结构功能定位不清、比例不协调;综合性大学仅云南大学一所,其余均为单科性学校;师范专科教育比重过大;学科专业设置重复、老化、面窄、适应性差,540个专业点,应用性专业只占36%,应用学科也只占30%;高等职业教育办成普通高校的“压缩饼干”模式。从发展速度来看,研究生教育发展缓慢;本科教育相对较快,专科教育起伏较大。综合分析云南的具体实际和形势的发展与变化,普通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理应有较快的增长和发展。 1.云南经济的发展,“科教兴滇”战略的实施,有赖于人力资源的积累,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支持。 “人均CDP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引进外资和大量劳动力的廉价优势开始丧失,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要求其产业结构升级,然而这一要求往往由于人力资本准备的不足而难以达到。”[4]云南到2010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达到30%以上(2000年不到10%,全国为25%)需要足够的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积累的规模又依赖知识的创新及传授活动,即科研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实的情况是,无论是“增量”意义的指标(毛入学率或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还是“存量”意义的指标(25岁以上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者所占比例)来衡量,我省每万人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数只相当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52%,居全国27位,仅比西藏、贵州和广西稍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01%,研究生学历3783人,本科学历17.34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0.09%和0.4%。高级职称仅占专业职称人员总数的2.84%,低于全国2.83个百分点。[5]大专以上人口占从业人员比例为1.85%,大专以上从业人员比例为1.4%,列全国第28位,只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6]更不要说与国际比较。云南人力资源质量居全国第27位,仅为上海1/3;[7]智力支持体系在全国排28位;[8]知识发展水平为全国第27位。[9]2000年全国每万人口中有高校学生73.31人,云南是35.2人;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每万人在校生仅列全国的29位和30位;同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云南约为4.91%,远低于11%的全国平均水平;[10]云南如果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必将进一步拉大与其它省市的差距,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要保持快速发展将难上加难。 2.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客观上要求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规模要有迅速的提高。 有研究表明,我国正处于经济水平由低收入国家向下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时期。在由低收入国家向下中等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一个显著而深刻的变化是社会对高素质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数量客观上存在着急剧扩大的需求,其根源在于经济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巨大变迁。[11]云南按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目标,将在21世纪初步入中下等收入地区,其劳动力将更多地向第三产业转移,三产业结构将由原来的22.2∶44.5∶33.3,调整为17∶48∶35。2000年三产业产值分别占GDP的43.0%,34.7%,22.3%。高等教育如果不能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演进的这一方向,如果不能面对经济的集约化发展尤其是高科技农业、技术密集型的第二产业和智力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对日益增长的大批专门人才的内在需求,就要犯全局性、战略性、历史性的错误。[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