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部委托,浙江大学与浙江师大联合于2000年11月13日至19日举办了“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高级研讨会, 研讨活动历时7天,来自国内八省市高教界的40多名代表与会。该研讨会分二个阶段,分别就高素质人才和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专题进行研讨。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工程院院士唐孝威,国内教育界知名学者潘懋元、谈松华等十多位专家及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郑继伟博士、浙江大学副校长倪明江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徐辉教授作了专题报告,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多视角、多层次的深入探讨,现就研讨会的重要问题综述如下: 高素质人才理论:背景、内涵外延 (一)高素质人才理论的背景:在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之后,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由对受教育者数量的需求转向了对受教育者质量的需求,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问题。 我国在政治多极化的世界中要占有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除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还需要有高素质的政治人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研究员指出:“我国严重缺乏精通国际事务的高素质政治人才。”从文化上看,在我们现在所处的后殖民时代,文化的竞争可以决定一个民族的存亡。杨叔子院士指出:“民族首先是文化概念,而不单纯是人种概念。”上海师范大学教科院院长张民选教授认为:“在后殖民时代,一国、一民族的消亡主要是文化的消亡。”因此,对于保存民族文化,也提出了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从当今所处的学习化社会来看,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现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振国教授指出:“学习化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人人都需要学会学习,这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就信息网络化的时代特征看,张民选教授指出,我国严重缺乏高素质的信息工程人才,与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差距甚远。就教育本身的发展看,谈松华研究员、张民选教授、厦门大学高教所邬大光教授都指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次发布的报告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明显的趋势,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指标已逐渐由原来的政治、经济指标转变为教育指数和人才素质指标。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高教大众化之后,进行的教育改革,都围绕同一主题:即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随着我国高教由精英化阶段走向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数量的问题将退居其次,而是否能培养出适应国际国内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将成为我国教育的主要问题,这不仅决定我国在21世纪能否拉近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教育差距、科技差距、经济差距,而且将决定我国能否全面实现现代化。北京师大的肖川博士认为:在21世纪,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不仅关系到我国的发展和综合国力,而且将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民族安全。 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背景看,也无论是从教育的外部还是教育自身发展的背景看,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都是我国教育大众化时代的重大主题。 我们对何谓“高素质人才”缺乏认真的思考和有效的探讨,因此存在不少认识上的混乱。原厦门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潘懋元教授不无忧虑地指出:“什么是高素质人才,我们一直存在着认识上的混乱。许多人认为高学历即高素质,这是对高素质的庸俗化理解,是唯学历论;还有许多人则认为,名牌大学培养出来的就是高素质人才,而一般性大学,特别是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则是低素质人才。这是唯出身论。”谈松华研究员指出,这种对高素质人才的错误理解必将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千篇一律,最终导致人才结构的失衡,引发人才结构性大失业。 (二)高素质人才的内涵。高素质人才包含多个方面的要素和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创造性。袁振国教授认为:高素质的核心是高创造性。 但我们对创造性有许多误解,往往把它神化,看作是高人一筹的智力问题,看作是大学的问题而与中小学无关。但现代心理学早已证明,创造性不是纯智力问题,也不纯粹是知识问题,成绩好,出自名牌大学、高学历,不一定具有高创造性。创造性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所谓具有较高的创造性,就是指具有极强的问题意识,能将已学的知识作为方法和手段去探究未知知识。 张民选也认为创新人才的特征在于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善将知识转化为探索未知的手段。肖川认为,创造性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一个维度是从社会生产上讲, 其产出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全新的; 另一个维度是指知识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经历和体验。前者是科技才能方面的创造性,而后者是自我实现、自我体验的创造性。 (2)高素质人才必须有良好的人格结构。肖川认为, 高素质人才,在人格结构上必须符合什么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理想。创新性的核心问题,不是知识问题,而是价值取向问题,是人格结构问题。从人格的结构看,创造性是与主体性和独特性并存于人格结构中才成为一种创新性人格的。 北京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申继亮教授认为:我们的高素质人才之所以出不来,是因为我们教育中的价值判断出了问题。创新能力,不是知识问题,而是人格问题,我们一贯以知识教育代替人格教育,所以高素质人才出不来。 邬大光教授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主要不在于其专业知识,而在于其人格、其道德,这是建立在学习化社会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