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已成为时下非常热门的话题,据有关资料统计,不少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中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一半左右,有的甚至高达80%。笔者对在校本科生的考研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随机发放及无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71份,回收率为84.7%。被调查对象中,大一学生为295人,大二学生为390人,大三学生为401人, 大四学生为185人。旨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思想动机、目的、 原因等,以便能更好地对本科生考研进行引导。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考研原因 选择 人数比例 A、继续深造、提高自身素质 656人 51.6% B、为了以后能获取一份更高报酬的工作576人 45.3% C、出于父母、师长对自己的期望 279人 22% D、周围同学的影响 90人7.1% E、出于目前本科生找工作困难的现实 431人 33.9% F、为获得一定的竞争资本,以适应当前社会形势796人 62.6% G、出于对专业的热爱、对学术研究的兴趣 191人 15% H、其它 5人0.4% 通过调查,69%的在校本科生考研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类: 1、自我提高型(A、G)。此类学生热爱所学专业, 对研究工作有浓厚兴趣,能认识到自身知识、能力的不足,希望通过考研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学术水平,加强自身素质,实现个人价值。 2、功利型(B、F)。 此类学生认识到本科生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所面临的激励竞争,选择考研是为了能在汹涌的知识经济社会浪潮中站稳脚跟,为自己在社会上获取一席之地。 3、被迫从众型(C、E、D)。此类学生出于对父母的孝敬、对师长的尊重而选择考研,自身缺乏正确的目标,人为也为。 这三类中以“功利型”为最多,而出于对专业、学术研究的热爱、兴趣的学生不多。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考研,其竞争都是实力的竞争。大多数学生对考研所抱的心态较好,有47.1%的学生认为成败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自己曾经为此努力和拼搏过,这种过程于个人而言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有17.5%的学生表示,第一次考研失败后还会继续再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表现出大学生勇于进取,不断提高自我的良好素质。 (二)自身条件及家庭状况 1、自身条件 被调查者中有52.2%的学生是各类奖学金获得者或成绩中上者。而在有考研意向的学生中也有50.5%系各类奖学金获得者或成绩属中上者。 2、家庭状况 根据调查,89.8%的家长都认为高学历对于子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支持子女考研,只有1.6%的家长对子女考研持反对态度, 而这也是客观上受制于家庭经济条件。从对学生家庭能否承担子女的非公费研究生费用问题的调查看,74.4%的家庭能承担或基本能承担,25.6%家庭不能或基本不能承担。因此,实行自费制度,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成绩优秀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失去考研的机会。对于绝大多数无经济收入的学生而言,考研是不可能离开家庭经济支持的。 (三)不考研原因 选择 人数比例 A、经济难以承受433人 34.1% B、对于能否考上缺乏信心447人 35.2% C、希望早日投入社会进行磨练506人 39.8% D、本身毅力不够,难以坚持 261人 20.5% E、考研压力过重,不堪忍受 275人 21.6% F、本身学历足以适应社会竞争 57人4.5% G、其它 72人5.7% 有相当部分学生表示不想考研,其原因在于: 1、经济困难(A)。他们认为读研究生费用昂贵,不愿再给父母增加困难,所以放弃考研。 2、缺乏信心(B、C、D)。他们缺乏自信心,否定自我能力。当然,目前的考研竞争也影响了部分本科生的考研信心。 3、渴求实践(C、F)。在历经十余年的学习之后, 他们渴望凭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去经历现实社会的压力与挑战,渴望成为社会大潮中的弄潮儿。 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不考研,我们都可以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永远不会满足,同时社会也需要各种类型、层次的人才,每个人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权利。考研应该凭个人的志趣来决定,而不必盲目跟从。 (四)男女生考研之区别 在一般人想象中,女大学生学习比较勤奋,加之目前女大学生就业较男生困难,因此女生选择考研的人数比例会高些,结果恰恰相反:女生为63.1%,男生则为71.3%,差了8.2个百分点。 分析其原因有三:一是社会、家庭中尚留存着一些传统观念;二是个人的价值观念和取向;三是女性本身的特点及受诸多如年龄、婚姻、家庭、生小孩等因素的限制。 (五)就业影响 就业率或就业满意率对考研有极大的影响。据统计,工科、文理科、医科类的学生中有考研意向的比例分别为81.2%、54.1%、39.7%。工科学生所学的专业性比较强,目标化比较明确,有很大的实用性、技术性,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水平差异比较明显,故考研的人数比较多。文理科学面临较严峻的就业形势,考研的人也不少。而医学专业的多数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故考研热情大减,其中97医疗专业的学生考研比例仅为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