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站在历史的新高度,面向世界,总揽全局,全面分析了新世纪之初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十五”期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战略布局以及重点任务,强调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这是新世纪初各项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高等学校如何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任务十分繁重,加速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就是其中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是时代的呼唤 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主要是指各类高校及其具体的学科专业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包括不同科类高校和学科专业的数量、布局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等。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在本质上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分工、产业结构以及劳动力结构状况决定的,集中反映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种类、规格、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根本要求。 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进行过几次大的调整,使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状况看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21世纪国际国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又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 1.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我国新时期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在短缺经济基本结束、传统产品结构供过于求的条件下进行的“升级型”调整;是在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进行的“适应性”调整;是在科技进步加速,科技日益对经济全局产生革命性影响的背景下致力于产业技术结构提升的调整;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业已发挥资源配置基本手段的前提下进行的结构调整。这种调整,不是局部性调整,而是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所有制结构在内的全面调整。 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也有一个再调整、再优化的问题。当前,我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相适应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其一,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是与传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即以重工业为核心组织起来的学科专业结构,传统工科教育比例偏大,适应新产业结构发展需要的专业不足;其二,传统学科专业的内在素质不高,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新的知识技术与方法在其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其三,在平衡补偿短缺学科专业结构过程中,又出现了因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导致的学科专业新的失调,进而造成人才结构性过剩。因此,调整的任务相当繁重。 2.科学技术革命纵深发展的要求。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加速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在新科技革命中,新技术、新知识大量涌现,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知识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出现了向多学科综合方面发展的趋势;新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横向学科不断涌现;科学、技术与生产一体化过程不断缩短,科学带动技术、技术推动产业、科技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等特点,使高校现存的专业结构与之不适应的矛盾起来越凸现。首先,根深蒂固的专才教育观念与培养模式不适应科技快速发展及综合化趋势,学科专业设置偏多、偏细,造成专门人才知识结构单一,适应性不强;其次,僵硬的学校专业设置制度和结构模式不能使学科专业及时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特别是新学科、综合性学科无法找到依靠点、生存点和生长点;第三,新技术的产业性迫切要求学校学科专业与现代科技及生产紧密联系,然而传统的学科专业模式却将学科专业教育局限在大学高墙内,未能有效地发挥大学知识、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中应有的作用。 3.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要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学科专业设置由国家统一计划、统一规定的旧体制已经打破,教育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单科性学校过多的旧格局已不复存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必将发生更加深刻的影响,要求高等学校深化改革,尽快形成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新体制,尽快形成综合性、多科性大学内的学科交叉渗透、资源优化配置的专业发展新格局,尽快形成学科专业设置更为开放、更加灵活,适应市场需要的运行机制。 4.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快速迈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止于量的概念,更多的是质的概念。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其内部结构的分化几乎同时发生,互为表里,要求高等教育结构重新组织,形成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宽泛,人才规格更加多样化。为说明大众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等组织把高等教育重新定义为“中学后教育”、“第三级教育”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对我们提出了高等教育结构其中包括学科专业结构必须调整的重大课题,也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保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 5.高等教育效益性法则的要求。高等教育已成为庞大的社会事业。每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投入达几百亿元人民币,国家和社会不能不考虑教育效益问题。讲效率和效益,就要考虑结构是否合理,如何降低教育成本,如何提高教育投入产出率,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只有学科专业结构与社会发展需要最大程度的吻合,学科专业之间处于分工、合作、协调最佳状态,才能把教育资源投入到效益最高的部门,收到预期的效果。事实上,虽然我国高校众多,层次、科类不一,但却普遍未形成自己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较严重地存在着片面追求大而全的问题,导致学科专业教育模式单一化。另外,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将逐步实现高等教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买方市场”的形成,意味着受教育者将要求更多更大的教育选择权,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作出更加合乎社会需要的调整。 二、加速进行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调整应脚踏实地 高校学科专业调整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反映,又是适应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要求的结果,更是发挥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能动作用的深刻体现。积极稳妥地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就教育外部,不仅可以影响和重构劳动力结构或人才结构,进而影响经济结构,同时,还可以促进和引导经济结构的优化进程;就教育内部,能够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高等教育的运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