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5X(2000)04-0099-05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全球化及其所带来的挑战和希望成为国际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一个事实。全球化必将深刻地冲击和影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它也必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和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正视这种现实,分析研究其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积极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更加面向世界,立于世界之林,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强国。 一、全球化及全球化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新特征 (一)全球化的涵义 早在150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为世人描绘了一幅全球化早期的图景:“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性的和民族性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1][(P.254)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全球化这个名词一经出现,便很快风靡全球。有人认为,“在现代国际关系中,没有哪一种关系比世界全球化进程更为突出。”但是,如何理解全球化却众说纷纭,它既是一个多面的、复杂的过程,又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全球化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2](P.17)。 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全球化,使我们充分地认识到全球化的多维度特征。需要注意的是西方一些政客和学者所提的全球化是广义的全球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为此,我们要辩证地理解全球化。 美国学者梅尔·格托夫认为,“从抽象的角度来说,全球化是中性的。它可以促进各国内部和各国之间的社会正义和合作,如在教育、职业再培训、工会化、节能和技术共享等方面的公私联盟和国际联盟。……国际化也可以主要是‘全球性的购物中心’,给最富有的国家和公司提供了越来越大的机会,来通过牺牲最贫穷的国家和社会阶层以及整个文化的利益,把世界变成一个大市场。”“从文化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来看,全球化可能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正义力量,能够推动社会进入现代化;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推动‘落后’的社会‘先进’起来。这在50年代和60年代是很时髦的。事实上,新的全球化生活方式好像是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一元化,只适合于富裕得在钱里打滚的人。”[3](P.1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全球化尽管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系到了一起,双方处于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中,但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资本,便可容易地从发展中国家获得各种资源、利润。“当前的全球化首先是市场的全球化,是以资本自由为目的的全球化。无论在哪里、何时、为什么、为何、为谁、与谁投资,其目的都是获取最大的利润。”[4]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得到从发达国家传播来的新观念和新技术的同时,主要是从属和服务于发达国家。因此,可以说,全球化是当代的霸权主义,它是世界的一种西化,乃至是一种美国化。 (二)全球化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新特征 1.现代化特征 全球化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新技术全球普及的趋势将给高等学校从教学科研、管理到基础设施,甚至学校的形式带来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高等学校在相互交往和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更新传统陈腐的教育观念,使教育观念现代化。在教学手段、科研手段、管理手段上要现代化;要充分运用和掌握先进的高新技术成果,如电脑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化教育等来开展各项工作。与传统的以教室为主要载体的教学形式具有质的不同的“网上大学”(Virtual University or Meta-University)正在构想和实践,其不受时空限制的新型的组织形式是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所无法比拟的。新的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通过大众传媒和远程教育系统接受广泛教育的良机。 2.开放性特征 与封闭性的教育相比,在全球化形势下高等教育更具有开放性。各个国家之间的高等教育存在着广泛的物质的、信息的交流和合作办学。该特征具体表现在:(1)高等教育交流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如各种教学仪器和设备、教育观念和情报、教师和学生等等,交流的方式更多、范围更广、层次更高。(2)高等教育交流的空间更加扩大,不仅发达国家注重高等教育国际化,而且发展中国家对此也作出了积极的反映。(3)建立跨国的高等教育机构,推动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如中国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美国的密执安大学、英国的伯明翰大学等16所研究型大学已于1997年创立了“21 世纪大学”,协定成员校之间学生学分相互承认,鼓励学生跨国界流动[5]。(4)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课程进行了调整。如1993年成立的由全球270多所大学和学院参加的全球网络学院提供1万门以上课程,每天有1.2万人以上访问其网址。美国高校在普通教育的核心课程中增加了关于世界文明、世界史和外国语的要求等。发展中国家在向发达国家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也增添了有关国际知识方面的课程。如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经贸外语、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等新课程。 3.多元化特征 全球化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主要表现为各个国家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具有不同性,它们各自制订自己的教育法律和规章。同时,高等教育的多元化还表现在每个国家内部的教育主题多元化、教育对象多元化和教育方式的多元化等。这与以往学校教育一统天下的一元化局面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教育主题的多元化包括教育投资主题多元化和教育行为主题多元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是穷国办大教育。以往那种以政府出资为主办高等教育的局面已经无法满足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和人才的需要。于是,社区学院、民办高校应运而生。教育对象也从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转变为各种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学习目的及来自不同国籍和地区的学生并存的格局。再者,教育方式也出现了多元化的新格局,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外,职业教育、在岗教育、老龄教育、社区教育、民办教育、电化教育、远程教育、国际联合办学等多种办学形式活跃了高等教育的氛围,提高了高等教育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