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950(2001)01-0003-03 北京大学的张中行教授新近出版了《流年碎影》一书,其中有段话对大学的定位很有启发。他说:“有人位高,如蒋梦麟,是校长,可是没有听说他有什么著作,在学生眼里,不过是上方派来的一个官而己,北大之所以为‘大’,是靠有胡适、熊十力、汤用彤、黄节、罗常培、沈兼士、马衡、孟森、钱穆、周作人、梁实秋、朱光潜等等著作等身的名教授。” 北大,岂只是北大,只要是大学,它们之所以为大,靠的是有文化的教师,不是有权的高官,也不是有钱的大款。有权,是政治优势;有钱,是经济优势。可是,权再大,钱再多,都只是发展大学的外部条件。只有当政治优势或经济优势的向心力与文化优势的向心力趋于一致时,政治或经济才会对大学起推动作用,否则会起阻碍作用。 说到此,需要指出,官办大学只是大学的一部分,重要而不是全部。所以,当乱世,逢穷世,官办大学不修不兴,民办大学却随着文化继续发展的事例是很多的。比如,春秋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弱肉强食,官办大学衰废,可文化特昌,以私学为主要形式的民办大学盛况空前。再比如,赵氏宋朝,武功不竞,外辱内穷,然而文化上承汉唐,下启明清,促进了大学,尤其是民办书院教育的蓬勃发展。 历史说明:文化兴,则大学兴;文化衰,则大学衰。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条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那么,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矛盾是文化,不是政治,也不是经济。 政治和经济对大学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摆不脱,甩不掉,不承认他们,或者是低估他们,都会对大学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大学应该与政治、与经济,交融互摄,和谐统一。“和故百物不失”、“和故百物皆化”(《礼记·乐记》)。不仅如此,大学还要积极为政治和经济服务。《礼记·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政治和经济服务,是大学“亲民”的题中应有之意,是大学的职责。 但是,大学“亲民”必须以“明明德”为基础。“明明德”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这五个条目,合而言之,即为学之道。在学不成、道不立的情况下,大学拿什么为政治和经济服务呢?俗话说“打铁先需身子硬”,大学为政治和经济服务,必须立人先立己,勤于为学,志于为道,保持自己作为一个文化机构的本性。本性若失,大学必然沦为政治的影子,经济的奴隶。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里,大学实际上被定位在政治之中。阶级斗争成了大学的主课。很多满载中外文化精华的书籍,不仅进不了课堂,而且被判成“毒草”、“封资修”,使人虽有亲近之心,不敢有亲近之行。“书荒”的日子不仅将大学所需的学习材料减之又减,更痛心的是它粉碎了人们独立的思想。学习材料在政策调整之后很快就会恢复,可独立思想却很难再生。思想既不独立,学术和大学必难繁荣。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岁月里,大学又被有些人定位在经济之中,以致教育市场化和教育产业化的呼声此起彼伏。确实,大学有产业的某些功能,但是不能把大学办成产业。不是不能,而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因为,学生不是机器,不是商品,而是具有自主权利的主体,办学者不是控制器,不是业主,对学生不具所有权,而且大学不可能像产业那样,以标准化的程序生产标准化的批量产品。即使可能,如此标准化的批量产品,千人一面,互相雷同,有何出息? 大学也有市场的某些功能,但是不能把大学办成市场。市场的主体是买方和卖方,其关系是买卖关系,而大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其关系是教学关系。倘若教学关系变成了买卖关系,大学就会成为贩卖文凭的学店。而且,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知情意合一的过程。情感和意志,比如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以及师生钻研学术的毅力等等,作用巨大,意义无穷,但是它们本无价格可言(price free),一定不能也不应该作价。一谈价格就意味着可以出卖。情感和意志是“非卖品”,倘若出卖,那就太可怕了。 反对大学创收并不意味着反对大学创办高新科技产业,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大学通过创办高新科技产业增强学校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不仅无可指责,而且值得提倡。但是并非所有大学都适合发展高新科技产业,而且校办产业一旦发展起来,就应逐步从大学分离出去,使它在知识技术上依托高校的同时,能真正按产业规律发展自己。至于高校后勤,应当还它的本来面目,走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 以上千言,化为一句:大学应有的定位在文化之中,它应该学术化,不应该市场化和产业化。可惜,大学市场化或产业化的呼声,现在已成为了某些地方的某些教育者的实践,使得越来越多的公众觉得当今的大学不像学校,而像学厂,像学店。于是有人做了一首打油诗:“大学商业化,教授讲师商人化。智力劳动商品化,大学校园商场化。”这“新四化”现象在1999年全国大学大扩招之后,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以致人们对大学的学费、伙食、住宿、校园内外环境抱怨日多,对大学的发展充满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