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从学术研究层面进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并迅速演化为一种大众媒体话语被我国各个领域、各个阶层所接受,甚至作为不同层面发展战略的一个现实选择。本文从知识经济思想来源和发达国家知识产业的发展角度讨论知识产业对高等教育地位与作用的影响,以及知识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投资的收益特点及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从知识经济思想来源看知识要素在生产要素中的地位变化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以知识为基础促进经济增长的新的经济形态,从经济学史的角度看,是20世纪有关经济思想发展的一种综合成果。谢康等人在《知识经济思想的由来与发展》一书中把知识经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启蒙阶段,从1912年熊彼特与1921年奈特分别提出各自的理论到20世纪60年代;初步形成阶段,60年代初以马克卢普、丹尼森、波拉特为代表从实证角度具体论证并发展了知识经济思想,这一发展过程又以素洛、罗默为代表从规范理论角度而告一段落;正式形成阶段,从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1996年以来,在经合组织(OECD)的报告等有关知识经济研究成果的推动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知识经济思想。虽然目前理论界在一些枝节上仍有分歧,但在知识经济的主流思想上基本是一致的,即经合组织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在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 从新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角度考察知识经济思想的发展,至少可以得到三个基本印象。一是知识经济思想不是空穴来风,它是现实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理论上的反映,是基于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而使得人们寻求另一种合乎逻辑并符合科学规律的理论假说。当然,它需要历史与实践的不断证实。目前,对知识经济的理论探讨就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延续。 二是知识经济思想即新经济增长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思想是,以往以物质形态为主的农业和工业经济都假设技术条件不变,但以非物质形态为主的知识经济则强调由于教育导致的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的影响将不断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这一影响要素的作用日益突显,使经济增长的速度加快。因此,对影响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的重新认识和重新排序是知识经济思想发展的主要研究对象。 三是从知识经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知识经济形态的本质,即区别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知识作为一个变量被增加到生产函数中,并作为一种要素投入列入经济模型中,成为与劳动和资本变量(还应加入制度与管理)并列但又是最重要变量对产出发生影响。因此,判断知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知识是否已成为第一位重要的生产要素,需要定量衡量知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有当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才算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但这并不排除知识经济形态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形态共存的事实。因此,知识经济不仅对发达国家,也对发展中国家有重要意义。 二、知识产业的存在及变化对以知识生产、传播、应用为主的高等教育地位与作用的影响 与知识经济萌芽相伴的是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留下重笔的两个重大转折点: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二战后,仅美国大学生就达到1300万人,占世界高校学生总数的1/3,当时它所投入的高等教育经费为世界各国经费的总和。(注:滕大春:《谈谈美国战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问题》,《外国教育研究》1981年第5期。)另一个是由政府和私人支持大学和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的资助大大增加,围绕大学周边的高技术工业园区纷纷形成。这就是人们熟悉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起步和硅谷的诞生,它们都是早期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产物。这两点引起现代高等教育功能与作用的较大拓展,使大学从近千年来以精英培养著称、以远离世俗为荣的象牙塔中走出,贴近大众,并在社会经济生活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引起这一角色变迁的直接影响因素则是马克卢普所称的“知识产业”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马克卢普从1900~1958年知识职业增加的研究中推断“生产知识”的职业在过去的60年中不断变化,并将在未来呈不断增加趋势。时间证实了马克卢普的论断。那些最显著的变化如知识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其动力来源和投入比重、从事知识产业的人员和收入比重对高等教育地位与作用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一)知识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按经合组织的定义,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除包括高技术产业外,还包括服务业中的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如教育、通信、信息部门。知识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主要受制于产业结构中的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产品中的知识和技术含量的比重、生产过程中的高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的比重等等,同时,高质量的知识劳动群体在整个劳动者总量中的比重也是重要因素。目前,高收入国家的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从1960年的6%降至1995年的2%,同期工业比重由40%降至32%,服务业从54%增至66%,占整个经济的2/3。加上高技术对传统工农业的改造,尽管工农业比重不断降低,但同期工农业总量却大大增加。判断高技术产业,通常看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研发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例以及技术含量比例(指高技术产业如微电子、计算机、生物、新材料和航空航天技术和传统产业中的高技术含量)三个指标,请参见下表。尽管表中的绝对数在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还难以分辨,知识产业目前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还未占据主导,但其增长速度惊人,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已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