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0X(2001)02-0096-07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人们通常最关注的是语言信息的交流,而非语言信息却经常被忽略了,因而理论界的大量论述都集中在前者,对后者的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语言固然是交际的要素,但非语言信息在交际中的作用甚至更为重要。据人类学家霍尔·爱德华分析,非语言行为占整个交际过程的65%,而语言表达仅占35%[1](P43)。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将声音从语言中分离出来,非语言因素(包括声音和表情)的比例更大,其计算公式为“一个信息的表达=7%言语+38%声音+55%脸部表情”[2]。正因如此,各大电视台综合娱乐节目的“看动作,猜词语”游戏才得以进行。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尤其在面对面的交际场合,由于一方的非语言信息可以直观地被另一方接收到,表面上译员似乎不必、也不可能像翻译语言文字一样对它作出类似的处理。然而,实践中跨文化交际出现障碍,有时并不在于语言文字的翻译,而在于来自不同文化的非语言信息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有时也会直接导致语言上的翻译困难,即所谓的不可译。这种现象反映一个问题:译员的职责除了翻译语言信息外,还应当包括对某些非语言信息进行处理。 一、非语言信息 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可看作是信息交换的过程。用于交际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可从不同角度去归纳,译界普遍将其归纳为语言的(verbal)和非语言的(non-verbal)两种。顾名思义,语言信息是指以人类语言充当代码的信息;非语言信息就是除此以外的其他信息。由此可推断,非语言信息的范围十分广泛,体态语是非语言信息形式中最为典型也最为人熟知的,但非语言信息形式绝不限于体态语。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的一次亲身经历即是明证。“有一次,早上三点左右在开罗国际机场,我注意到一群人在说日语,但他们的表现并不像日本人。他们不像在日本看到的那样男女各自成群,并分别由一个男人或女人控制局面。这群人男女混杂,有说有笑,看上去完全平等的样子。我对他们这种交谈的组合大为惊奇,就走近去。我为好奇心所驱使,就插话打听他们究竟是什么人。我早该猜到的,他们果然是夏威夷来的日裔美国人。”[3]这个例子里,奈达作出判断的依据不仅仅是日本人特有的体态语,更多地在于这个交际群体反常的组合。交际群体的组合方式,也能传递非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都是有意义的,这一点似乎很容易被忽视,因为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将意义与语言联系在一起,以为只有语言才有意义。事实上,很多情况下非语言信息的意义才是至关重要的,在奈达所述的例子中它甚至超出语言信息本身的意义。仅凭语言信息只能得出“这群人是日本人”的结论,但凭借非语言信息却可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他们并非地道的日本人”。 非语言信息可以是有意发出的,但更多的情况下是无意流露的。读过美国文化批评家保罗·福塞尔的《格调》的人一定对作者敏锐的洞察力留有深刻的印象。作者仅仅通过一个人的外在生活特征,比如穿着打扮、口味爱好、家居摆设、车款车饰,就能判断他所属的社会阶层,他的相貌、身高、胖瘦、衣着都是社会等级的特征[4]。这里我们姑且不去谈论作者潜意识里的等级偏见和等级标准的局限性,仅从交际理论的角度来看,作者“以貌取人”是有一定的信息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情形确实如此,谎言之所以能识破,就是有语言之外的信息在起作用。善于观察的人,不仅“察言”更擅“观色”。无意识间流露出来的细微之处,能比语言更真实地表明一个人的身份。 生活中非语言信息的代码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学术界对其有过多种分类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康登(J.Condon)的二十四分法:手势、面部表情、姿势、服装和发式、行走姿势、体距、体触、眼色交流、建筑及室内设计、装饰用品(如胸针、手杖、珠宝首饰)、标示图、艺术和修饰形式(包括婚礼舞会和政治游行)、体型、气味、副语言、颜色象征、言语与动作的配合、口味嗜好、气温适应、化妆用品(如香粉、口红、纹身)、各种信号(如鼓声、烟雾、工厂汽笛、警用警报器)、时间观念、语言行为中的时间调节和停顿、沉默;鲁希和基斯(Ruesch and Kees)的三分法:手势语言、动作语言和客体语言;纳普(M.Knapp)的七分法:身势动作和体语行为、身体特征、体触行为、副语言、空间界域、化妆用品和环境因素;詹森(Jensen)的四分法:身体动作和姿势、对时间的态度、对空间的态度和一般交际习惯。[5](P225-226) 就理论而言,非语言信息全部参与了交际,其中有的对交际没有明显的影响,所以往往不为人们所觉察,而有的却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交际的成败。因此有必要分清对交际产生影响的非语言信息究竟是哪些,从而找到相应的交际对策。上述几种分类法虽然本身都是合乎逻辑的,但分析角度各不相同,分类结果彼此差别很大,且都不针对具体的处理策略,不便于操作。下文根据非语言信息的作用方式,将非语言信息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种。 二、非语言信息的隐性和显性 所谓隐性非语言信息,是指交际者无法用主观意识控制的、在当次交际活动中不会轻易改变的那些非语言信息。它是相对静态的、稳定的,基本上属交际的外围因素。隐性非语言信息有无形的,如交际双方各自的自然外貌、文化程度、心理素质、经济状况、价值观念等;也有有形的,如从繁简字体、横排或竖排,大体上可以判断出一本书是不是中国内地出版的。无论是交际双方的无形状况,还是字体的繁简、排列方式之类的有形信息,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无法由交际者主观控制,在当次交际活动中不会轻易改变,是相对静态和长期的,因此它们所传递的信息都是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