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O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01)03-014-04 一 文化: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 劳动、资本、技术三个要素长期被视为决定经济产出的全部要素,即劳动、资本和技术决定了一个经济系统的产出结果,这三个要素投入到经济系统中的量及其组合的变化,将对应着不同的经济产出。或者说,经济产出的结果及其变化,均归结为这三个要素的贡献。这实际上隐含有一个假设前提,即在经济活动以至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财富的看法、为获取财富作出努力的态度、各种社会组织、规范和制度对进行经济活动的影响都不因时因地发生变化。也就是认为经济系统中的行为主体——人的经济行为模式不变。事实上,人的价值观及社会组织、规范等等文化因素无时无刻不作用于人的经济活动,并影响到经济系统的产出结果。 文化是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和思维方式的总和,是民族传统的长期积淀。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结构层次:(1)凝结在物质产品中的物器文化;(2)各种行为方式,家庭与组织、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等制度文化;(3)内在于人主体中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思维模式、民族心理等精神文化。在这三个结构层次中,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较为稳定,独立性更强,对经济的影响最为强烈和持久。因此,在分析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时,主要是指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经济行为主体的作用上。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在其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积累起来形成的传统,对处于这种文化之中的人而言,是不可能摆脱、不可能超越,也不可能独立于这个传统之外的。因为在特定的历史截面,文化是既定的,人们总是在既定的传统文化中生活思考,传统文化内在于人们的行为、心理、观念之中,人们无时无刻、有意无意深受这种传统的影响和熏陶,并潜移默化为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经济活动首先是人的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的创造性活动,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行为主体——人的参与,因此,人的这种有意识的、主动的活动必定受其固有的思想观念、心理及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的支配与约束,可以说人的经济活动恰恰是在种种文化因素制约下的活动。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人们对财富的评价、欲望以及为获得财富而作出的努力的态度是不同的”(注: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第65页。);“各种社会制度对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鼓励或限制也各不相同”(注: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第20页。)。文化是变化着的,变化了的文化对一个社会的经济又将产生不同的影响。经济发展既是一种经济形态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变的自然过程,同时又是人们使现实的经济状态向着理想的经济目标推进的努力过程。经济发展本身就包含着“什么是合乎理想的,什么是不合乎理想的这样一些伦理或规范的价值前提”(注:托达罗:《第三世界经济发展》(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8页。),并且“这些目标不仅是从什么是理想目标的客观经验或实证分析中产生的,而且最终是从理想目标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主观或规范的价值判断中产生的。(注:托达罗:《第三世界经济发展》(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9页。)从不同文化形态、不同国家之间人们在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目标等文化方面的差别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的相互关系上,以及同一文化形态,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人们价值观念、理想目标、社会规范等文化上的变化与人们的经济行为及经济发展阶段的相互关系中,都反映出文化与经济的紧密相关及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因此,文化是经济活动的既定前提,并内含于经济活动的总体运行之中,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规定着经济活动运行的方式、效率和方向,构成经济系统运行机制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因素和力量。 二 文化要素影响经济发展的评价准则 与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相比,文化要素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存在“资源”的贫乏与充裕问题,只存在文化形态和文化传统的差异,或者说,存在文化的“内质”上的差别。任何一种文化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不足。优秀的、进步的文化成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落后的、陈腐的文化成分则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首要的问题是正确认识、评价文化中进步的与落后的成分,主动地分解、变革、改造那些阻碍经济发展的文化成分,使之产生质的变化,适应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发展经济学从经济发展的长期历史进程考察得出的一个一般结论是:经济的发展不等于单纯的经济增长。发展既是物质的实现,又是精神上的一种状态,在发展中通过社会的、经济的和制度方面的综合过程,社会获得了过美好生活的手段。从根本意义上说,经济发展的好处“并不在于财富造成的幸福的提高,而在于它扩大了人类选择的范围。”(注: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第531页。)因此,经济发展的含义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人的自尊和自由的实现三个核心内容。(注:托达罗:《第三世界经济发展》(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6页。)即:(1)经济发展是不是能使绝对贫困状况、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就业水平、教育、卫生和其它社会和文化服务的性质和质量得到改善?(2)经济发展是不是既从内部人与人之间,又从外部国家和地区之间两个方面提高了个人和集体的尊严?(3)经济发展是不是扩大了人们的选择范围,使人们从国内外其他人和制度上的奴役和依附状况下解放出来?或者是不是把一种形式的依附换成了另外一种依附,比如说从经济上的依附换成思想文化的依附?所以,归根到底,经济发展的实质是实现人的解放,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解放。 从世界范围经济发展历史进程来观察,可以发现,在不同时代,在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形态各有不同,但从农业经济形态、工业经济形态直到知识经济形态,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最终来自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且,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 近代以来,“工业化一直是发展的中心内容”(注:钱纳里等著,吴奇等译:《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和典型特征。从现代意义上讲,经济发展可以归结为工业化进程中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而这种变革之所以能够发生,其根本原因正是在工业化进程中,科学技术的大量产生并不断转化为生产力,使社会经济发展获得最终的动力源泉。(注:刘伟、杨云龙:《比较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