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993年总理府宣传室所进行的《关于国民生活的民意调查》,如按上、中上、中中、中下、下五个等级区分社会阶层的话,现今日本大众社会中人,自觉所属阶层的百分比分别为:1.2%、11.1%、54.6 %、24.3%和5.6%;不明确者则为3.2%。而认为自己属于下层的民众只占5.6%,去掉不明的3.2%,再去掉上层的1.2%,也就是说, 至少有90%的人认为自己属于中间阶层。尽管目前有些人不承认中间阶层的说法,甚至认为中间阶层的概念也不甚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今的日本是一个贫富差别相对较小,消费水准相对均衡的社会。这一点可以通过以下的一些事实得到证实。 一 阶层划分与阶层归属意识的一个重要依据,应该是消费水准,即购买力。去过日本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日本人几乎是整齐划一的抽同一品牌的香烟。不论是政府官员、公司的老板,还是普通的职员,甚至包括学生,他们抽的香烟价格大抵在220日元到240日元之间,差价只有10%左右。因此,人们选择哪一品牌的香烟,考虑的并不是价格因素,而是个人的口味和喜好。日本人喝酒的档次也相差无几。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如住房、家用电器、小汽车、服饰、饮食、甚至包括业余娱乐、旅游等诸多方面的消费,尽管有所不同,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别也并不十分悬殊。可以认为,日本社会业已步入了大众消费时代。 由于战后日本的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和稳定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的兴起,便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个人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加之日本人勤于劳作、精打细算、善于积累,战后仅十余年的光景,绝大部分日本人即在经济上翻了身,脱了贫。到了80年代,日本社会已从一个以经济为中心的时代进入到了一个以文化为中心的时代,绝大部分日本人已经比较富裕。不仅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水平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整体生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且也具备了在文化娱乐方面去充分享受与体味的经济实力。 当然,90%的日本人认为自己属于中间阶层,感觉良好,决不仅仅体现在财富拥有和消费水平上,还应包括其它方面的一些因素。 众所周知,当代的日本是一个民主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人们有广泛的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和机会,有发表个人见解与言论的自由。成人不论社会地位高低、不分男女均拥有选举权。而且,人人都有从政、议政、参政的条件和机会。人们感到自己是国家的一分子。这与旧时的君主制以及战前军阀统治下的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参与政治事务时代相比,当然是天壤之别。因此,在政治生活方面,人们普遍具有相当程度的满足感。 战后,日本就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了广泛、良好的受教育机会。日本在80年代,就学率已达94 %以上, 其中有40%以上的高中生能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这个比例仅次于美国,但遥遥领先于西欧的其它国家。此外,日本还十分重视成人的继续教育,退休老人的兴趣培养,以及家政、护理、自救等一些常识性、技能性的教育等。可以说,当今的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教育体制最健全、教育形式最完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日本是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的国家之一。日本的企业内部有各种各样的津贴、补助,如住房津贴、饮食补助、文化、体育、娱乐津贴、婚丧慰问费、奖金等等。有种类繁多的社会保险,如健康医疗保险、财产保险、生命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养老金保险等等。这样的社会保障体系无疑为解除或减轻民众的后顾之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众所周知,日本的社会服务已相当系统化,而且十分方便、快捷,它可以极大的满足社会各阶层不同类型民众的各种需求。另外,日本的社会秩序井然、社会治安良好,这一点也是举世公认的,这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社会治安,给民众以极大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可以认为,以上诸方面的社会条件和环境均是构成绝大多数日本人感觉良好的综合因素,至少在社会表象上是这样。 二 当今的日本有占人口总数90%之多的中间阶层的出现,与日本人所具有的那种极为鲜明的民族性格和心理特征的联系,同样是我们必须看到的。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这一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酷的现实造就了日本民族勤劳、刚毅的性格及善于积累和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恰恰是日本人的这种性格和意识,为日本民族的振兴、经济的腾飞以及个人生活的富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超级经济大国,当然有诸多方面的因素,如有美国的援助与保护、技术转让;以及为美国的侵略扩张提供军事基地而大发不义之财,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日本的经济积累,为后来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但日本能在战后满目疮痍、一片废墟中很快崛起,进而一跃成为世界超级经济大国,靠的首先是那种勤劳、刚毅的民族性格,艰苦奋斗、加班加点、苦干实干。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人的劳动时间最长。以制造业的生产劳动者为准,1998年美国为1962小时,德国仅为1642小时,而日本则为2189小时,较美国多227小时;较德国多达547小时。这种情形,以至导致了“过劳死”现象的出现,从而遭到西方国家的批评:“日本人是经济动物”。①其次,日本人的这种超负荷、高强度的劳作,与企业所制定的足以使人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政策不无关系。只要职员拼命的工作,就会得到经济实惠,相反,只要有实惠,职员的积极性就会有增无减。利益的驱动,坚韧不拔的性格,加上日本人特有的那种危机感,促使大多数人即使在经济上已经比较宽余,或已经丰衣足食的情况下,也不会停下他们为了明天更好的生存而艰苦奋斗的脚步。日本人的积累、积累、再积累的生存方式,则充分的体现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据有关资料显示,日本人的国民储蓄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之多,而美国才有百分之十几。其中来自家庭个人的储蓄不可小视,日本经济学家南亮进指出:“储蓄的增加大部分依靠净储蓄的增加,净储蓄中来自家庭的储蓄,即个人储蓄极为重要,在历史上个人储蓄一直处于上升状态,现在达到世界较高水平。”②这样的高储蓄率,为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了相对雄厚的资金来源,并且使得企业的海外扩张和投资成为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