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01)02—0041—03 一、文化环境的名义与特点 本文所论述的文化环境的外延,力图与党的十五大文献相一致,即介乎社会环境(广义)与狭义的文化环境之间。是在一定区域内人的文化创造及其成果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在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以及未来的理想文化的交汇融合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社会文化场。文化环境优化,必然使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国民素质得到优化。自然环境对人的行为要通过社会环境起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则要通过文化环境起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环境是根本。没有良好的文化环境,任何形式的改革开放、社会文明和经济建设都将缺乏健康、有序的客观条件。 笔者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环境,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文化环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积淀与凸现 文化环境从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一般说来,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都可称之为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具有实践性、阶级性、历史继承性,同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文化环境与之十分相似,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是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形成的根据,有什么样的政治和经济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环境,但文化环境具有明显的反作用和潜移默化的改造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撰文认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又是一种客观力量,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力量,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与兴衰。从现实生活中看,我们必须关注文化环境的种种倾向和作用。尤其是当前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文化正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过渡,明显存在着诸多复杂的转换问题,只有努力创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并同步协调的文化和文化环境,才能推动民主政治的进步,以及社会经济与综合国力的发展。 2.文化环境是国民综合素质的整体展示 社会主义文化环境建设的宗旨是改造社会、培育新人,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种素质由人的体力素质、智力素质、科技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多方面构成。文化建设的定位首先是提高人的基本素质,文化环境的营造则在于推动社会整体发展和人才群体的脱颖而出,培育出大量合格优秀的社会人才。从这种意义来说,良好的文化环境建设等于是一个综合国力的指数,反应着国民的整体素质。同时它又是一种国家文化发展和文化积累所形成的现实力量,即相对于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而言的“文化力”,它既代表国家综合实力又确切体现国民素质的整体水平。 3.文化环境是社会舆论环境的背景与先导 社会舆论的作用和力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因为它是一个社会的凝聚力和社会变化的先兆,有的社会舆论比行政命令和执法约束还有效。它的破坏作用足以亡党亡国。东欧与苏联的解体,就是舆论混乱造成主流文化受到破坏,以至观念失衡、思想崩溃的后果。历史地看,社会舆论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文化环境作为社会舆论中深层次的动因与历史背景,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急剧变化大都是通过社会舆论作先导的。其中不少舆论的热点首先是从文化事件开始的,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五四运动后的产物,《海瑞罢官》一篇文章引发了“文化大革命”。由此可见,舆论的向背反映出深刻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走向。当代社会,舆论活动具有更加鲜明的可变性。国际国内因利益冲突、观念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文化现象和价值取向的事实,使人们更加关注文化环境。要强化正确的舆论引导,必须依靠良好的文化环境,而良好的文化环境又离不开正确的舆论导向。 4.文化环境是社会变革时期思想观念的晴雨表 社会变革时期思想观念的动向与走势来自文化环境。历史表明,每当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变革的时候,表达各种要求最强大的声音往往来自文化领域。这种文化的革新成为社会革命的主导和主流,新的思想观念的确认为巩固有赖于良好的文化环境,思想的解放和转变往往要从文化环境中寻找支撑点,同时又推动和促进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环境。文化的嬗变可以明显反映社会变革的足音与历史进程。 总言之,文化环境不同于一般形态中的文化,它是已经形成的介乎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之间的一种文化,是协调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发展的一种社会氛围,是体现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世纪交替,跨跃千年,历史和现实已证明,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全面促进经济、政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混乱无序的文化环境,则对整个社会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 二、当下文化环境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走向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负面的效应。负面效应的存在与文化环境有关,要构建与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环境,就必须正确处理如下四种矛盾。 1.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矛盾。文化按其品位可分为高雅与通俗两种。所谓高雅文化即严肃文化,是将至真、至善、至美作为最高要求,包括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和审美观。而通俗文化即大众文化,是以全体国民为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无深度的、模式化的、易复制的、按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市场机制下,两种文化必然产生碰撞,这在文化环境中表现十分明显,一个健全的社会要求高雅与通俗文化平衡发展。然而依靠市场的自发力量无疑是难以达到一致的。公益文化事业一般是不能推向市场的,社会主义文化“双百”方针、“双用”原则要求既弘扬主旋律又提倡多样化,寓教于乐,丰富多彩。但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发育中,文化价值观与经济市场化始终存在一种差异。近期王朔向金庸叫板,引起文坛震动即为一例。这种差异对文化环境的影响更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