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4533(2001)01—0023—04 近些年来,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我国旧的文化管理模式已打破,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管理体制尚未形成。当前,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21世纪它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骨干产业。现行文化管理体制制约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为此,必须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创立良好的体制基础。 一、我国文化管理体制的主要弊端 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尽管经历多次改革,仍存在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文化管理上,政府与文化经营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尚未理清,经营者难以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政府过多地干预文化经营管理。文化部门普遍存在条块、行业、区域分割,难以形成合力。长期以来,政府统管各项文化事业,直接控制文化单位的运行,政府充当着文化事业的所有者、举办者、管理者、经营者多重角色,造成政事不分与政事一体化,文化事业单位成了政府部门的附属物,文化单位的目标任务、人员编制、活动经费、岗位设置、人事任免,均由上级行政部门负责。文化产品实行计划供给,政府为文化事业制定发展规划,并为各单位下达指令性计划,通过计划形式确定每年文化产品供给的数量和类型。这样,各文化单位丧失了自主权,割断了它们与市场的联系,而政府的计划无法反映文化消费者的需求,这给文化产品的供给与市场文化需求之间,文化消费者与文化经营者之间带来了无法克服的矛盾。 在文化建设投资方面,实行文化事业经费统包制。政府制定统一的财务制度,包括经费预算、收支科目、文化活动中有关经费的领拨、缴销、使用、范围、标准、监督等具体规定。文化单位既没有自己独立的经费来源,也没有自主支配经费的使用权,压抑了它们广开财源和自主理财的积极性。由于经费唯一来源于政府,各文化单位只能“等、靠、要”,吃国家财政的“大锅饭”,加上文化单位所有制结构的单一化和文化活动的非经济化,从制度上排除了私人或其他社会团体兴办文化的可能性。这种财政供给制一方面抑制了社会办文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带来了文化事业单位只讲经费投入,不管产业效果的弊端。 由于政府统管文化,文化事业的行政化与非产业化,造成了中国文化事业运行机制的低效率。各项文化事业被认为是非经济活动,认为文化事业单位没有生产功能,把文化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既然文化活动不是生产性活动,也无法实现产业化,既然文化单位不是经济组织,也就不能实现企业化,在这种思维和体制下,文化经济无从谈起。由于文化事业单位不实行经济核算,从而使运行过程失去了利益激励机制、风险约束机制。另外,政府垄断文化事业,使文化单位成了没有竞争对手的事业主体,在文化领域几乎完全排斥了竞争机制。加上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义和人事制度上的弊端,压抑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难以避免。 非法制化也是文化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事业发展主要取决于政府领导人的重视程度,文化事业的地位和作用得不到法律确认,文化事业运行没有必要的法律保障,对文化活动的管理缺乏法律依据。 二、文化管理体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 所谓文化产业,从广义上说,指以物化的文化产品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服务进入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产业部门。主要包括:(1 )文化产品制造业,如影像音像制造业、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图书报刊印刷业等。(2)文化产品批发和零售业,如电影和报刊发行业、图书、 工艺美术品零售业等。(3)文化服务业,如大众娱乐业、广播电视业、 文化演出业、信息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等。具体说,文化产业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智力需求、发展需求通过生产经营文化产品,提供各种服务而获得利润的各种合法行业的总称。文化产业具有下列特点:一是按产业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来办文化产业,文化产品供需通过市场来调节。二是文化产品作为商品投入市场销售,实行等价交换,以获得新的产业投入及利润。三是文化产业所需资金投入的市场化,通过多元投资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文化产业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大多数国家,文化产业的产值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影视业、图书报刊发行业、文化旅游业、娱乐业、电子出版发行业是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中的骨干。美国好莱坞制片业和以微软公司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闻名全球的迪斯尼乐园年经营收入高达45亿美元。美国影视业的出口值仅次于航天工业,为第二大出口行业。日本的文化产业已相当成熟,日本把文化产业政策提到治国安邦的高度上去实施。西欧诸国也一样相当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传统的文化体制进行了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转变,80年中后期以来,全国文化系统的纯事业单位实施了由统收统支到差额补贴再到自收自支的转型;文化经营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管理模式;在人事管理上实行全员合同制等改革。但现行文化体制与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不相适应。文化产业在发展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产业规模小,运行质量不高,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比较低,人员臃肿、经费不足、设施设备陈旧等。 文化经营单位的双重定位与文化产业发展相悖。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对文化经营单位“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定位,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要求文化事业单位完全做到规范的企业化管理和运作落实困难。同时,这种双重定位还存在着对文化经营单位利益驱动的强化与约束机制软化的矛盾。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文化经营单位和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事业性质没变,政府对文化经营活动承担着无限责任,所谓“自负盈亏”,实际上只负“盈”,不负“亏”,使文化经营单位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其经营决策缺乏责任感。目前一些文化经营公司的巨额债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一矛盾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