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774(2001)02—0027—05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历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进程。这首先是一个经济事实,同时又涉及到包括文化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其他一切方面。 当代中国新文化基因产生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实践,一经产生,又进一步参与和作用于这一历史性实践,并由此成为推动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样的因素当然也就是一种活力或机遇。 历史发展到今天,“国际社会”的概念才真正逐步得到确认。中国正在融入国际社会,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考察当代中国新文化基因问题必须对此予以充分关注。 一、“文化基因”和“当代中国新文化基因”的概念 人们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形态的产品或活动过程及其结果中的精神的“烙印”,都可以称之为“文化”或“文化现象”。内在于各种文化现象中,并且具有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传承和展开能力的基本理念或基本精神,以及具有这种能力的文化表达或表现形式的基本风格,叫做“文化基因”。例如,信息科学技术一个个具体的成果并不直接等同于文化基因,而内在于其中的确认人类正在或将要逐步进入以信息科学技术及其应用为标志的信息化社会的历史理念,则可视为一种文化基因;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具体的政策、法律和措施并不直接等同于文化基因,而内在于其中的要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理念,则可视为一种文化基因;有关市场经济及其运作机制的具体的政策、法律和规则并不直接等同于文化基因,而内在于其中的确认在生产力水平的一定幅度内市场经济不可逾越的经济体制发展理念,则可视为一种文化基因;有关社会民主的具体的法律和实施方法并不直接等同于文化基因,而内在于其中的把民主作为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目的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的政治理念,则可视为一种文化基因;个体和公共道德的具体规范并不直接等同于文化基因,而内在于其中的集体本位或个人本位或其他类型的核心伦理理念,则可视为一种文化基因;哲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的具体作品并不直接等同于文化基因,而内在于其中的反映某一时代本质特征的时代精神,以及诸如作品中的语言运用或艺术结构方面的民族特点,均应视为文化基因;等等。 文化基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如就其产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领域来看,可以划分为科技文化基因、经济文化基因、政治文化基因、军事文化基因、教育文化基因、伦理文化基因、宗教文化基因、艺术文化基因、习俗文化基因,以及国际交往文化基因,等等。思想文化基因则是上述文化基因的再抽象、再概括。就其是否体现与根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相联系的价值取向来看,可以划分为价值文化基因和非价值文化基因。就其所处的地位来看,可以划分为主流文化基因和非主流文化基因。就其所起的历史作用来看,可以划分为积极的、先进的文化基因和消极的、落后的乃至腐朽没落的文化基因。 一个国家或民族各个层次、各个侧面的文化基因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构成的系统,就是该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传统。一定的文化基因和文化传统总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基因和文化传统必然保持着一以贯之的基本特色,具有相对的、长期的稳定性和足够的生存力,因而在可能发生的双边、多边乃至更为广泛的国际文化交往中也必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文化基因也要发生代谢和创新,并由此导致文化传统的代谢和创新,使之产生新的生存力和影响力。 新文化基因之“新”同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中国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和1949年缔造新的国家以来,都发生过各有其质的规定性的文化基因的更新。本文所说的当代中国新文化基因,特指孕育和形成于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历史实践,并且体现这种实践的历史必然性和未来方向的先进文化基因。 文化基因不是空洞的东西,因而谈论文化基因问题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具体的文化现象。文化基因正是通过不可胜计的活生生的文化现象而存在,而发展,而实现自己的生命力。研究当代中国新文化基因的目的,仅仅在于站在文化哲学的高度通观和透视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景观和气象,把握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发展规律,从而引导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在健康成长和日益繁荣中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 二、当代中国新文化基因的提炼、培育和传播 新文化基因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但它的发育成长既可以是自发的过程,也可以通过自觉的推动,即提炼、培育和传播,使之加大力度,从而减少曲折,较为顺利。 所谓提炼,是指敏锐地发现新的文化基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给予准确、清晰和深刻的表述,或者塑造成典型的艺术形象。新文化基因的培育,则是依照国家、民族、社会前进的方向,依照个人、群体健全发展的需要,依照文化机制固有的特殊规律,在新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实施教育和引导,使其转化为人的内在素质,并促进其自身的成熟和发展。而传播,当然就是通过一定的渠道、凭借一定的手段和工具,在广度和深度上扩大新文化基因的影响。提炼和传播本身即是一种培育。 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指导思想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弘扬中国文化传统的精华、吸收人类特别是当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结晶,是一个伟大民族的新的伟大觉醒和科学理智的标志。这也就意味着邓小平理论倡导和阐明的一系列思想,既是对当今中国和世界重大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这些思想主要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保障社会全面协调的发展,实现繁荣富强和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民主和法制相结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通过和平途径解决国际争端问题,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新的理念或者注入了新的内涵,明显地体现着或者本身就是当代中国新的文化基因,而且作为一种科学思想体系的邓小平理论应当是提炼这种新文化基因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