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走向如果只从文化本身来研究,可能会受到视野的限制。21世纪初中华文化问题在许多方面不同于20世纪八十年代“文化热”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讨论,那时文化问题的研究带有拨乱反正的性质,可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再来研讨文化的走向,不能不思考时代的重要课题,即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一、中华文化的一个新问题——科技伦理 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进展到什么程度,很难作出具体而微的预测。人们普遍认为,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将会给人类生活以重大影响。现在可以看到,因特网不久将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必要手段,从而改变人们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在生命科学方面,20世纪末科学家们已开始解开生命基因的密码,由此可以预测,到21世纪某个时候,一些所谓的“不治之症”可望得到有效治疗,人类生命在一般情况下可望延长。所谓“克隆”生物,特别“克隆”人的出现会给人类基于血缘关系的家庭伦理以及社会伦理带来冲击。 面对科技发展的新特点,西方一些科学家和未来学家指出,高科技如果不和高思维联手,在一定条件下会给人类造成危害。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的《高科技高思维》(中译本于2000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就是一个例子。同时,在西方媒体中,像“科技专制激起人们的反抗”这类题目,已经不是个别人的声音,认为“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使很多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然而它的阴暗面也正在渐渐失去控制。它成日成夜地侵犯我们的生活,把我们束缚在计算机跟前,并且不断消磨我们的人性。”(《技术专制激起人们的反抗》,美国《今日美国报》2000年8月21日文章,转引自我国《参考消息》2000年9月6日第7版)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和科技水平的限制,我们还没有遇到上述美国的情况,同时也不宜过早地提科学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负面影响,但是科学家们和教育家们应当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关注在西方已经发生的事情。 这里有必要提到这样的事实:江泽民先生于2000年8月5日在北戴河会见六位世界著名科学家的谈话中有这么一段: “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涉及人自身尊严、健康遗传以及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伦理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因特网可以迅速广泛地传播大量有用的信息,但也存在大量信息垃圾和虚伪的信息。如何区别网上哪些信息是真实的,哪些信息是被歪曲的,科技本身难以做到这一点。”(引自2000年8月6日《人民日报》第1版)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国家领导人结合高科技的发展趋向,从世界科学的背景上,提出科技中出现的新问题,希望引起科学家和教育家的关注。 在20世纪已有许多事例证明,如果只有科技发展而没有社会伦理或科技伦理与之渗透和配合,科技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危害人类和社会。同样,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有生产力、即经济的发展,如果这一发展不和人文社会科学相渗透,也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所谓“伦理”,从广义上看,它是基于人们思想感情的行为规范。不过,今天对它的理解,应增加新内容,就是说,它并不等同于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而是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所有的方面;这些都有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有行为的价值取向,而且这是双向的、对等的交流。如果人们认为自然是“死物”、被人类征服的对象,人们愿意怎样对待她都可以,或者片面地夸大人的力量和科技力量,甚至认为人可以征服一切,那么这种观点所导致的价值取向,无疑会引起对自然的藐视,甚至对她进行粗暴的欺凌和掠夺。在此情况下,人们将会发现,自然也有她自身的反应力,她会对人类进行报复,从而使人类失去应有的生活基地,引出一系列的悲剧。因此,人们在研究科学技术,或者在具体运用科技成果的时候,都有一个遵守某种规范的问题,这就称之为科技伦理。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某些社会伦理观念已经陈旧,不再适用,这不等于说不需要创立新的伦理观念。新的科技伦理应由自然科学家和人文社会科学家共同研究,使之确立起来。科技伦理规定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行为规范;在技术的操作方面,如网络应用、网络安全等方面都必须规定应用者、操作者自觉遵守的基于健康思想和感情的行为规范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自然科学家、技术家和人文社会科学家彼此相互学习的必要性,前者提高人文素养,后者提高科学素质,这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单一学科的素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客观趋势。 科技伦理体现的精神,我的粗浅理解,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统一和融合。从人类科学史来看,其过程大体可以描述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不断分离和不断融合的过程,而每一次新的融合,就出现了科学上和人文上的双重繁荣景象。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其内容是恢复和发展希腊古文明的人文精神,并高扬科学旗帜,促使人们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19世纪末和廿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新人文主义,这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社会的物质和精神力量失衡,社会出现了过分追求功利的价值取向,于是明智之士提出用人文思想来挽救社会危机。到20世纪四十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欧、美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反思:为什么新的科学技术被歪曲、转化成德、意、日法西斯的武器,用来发动侵略战争?人们得出结论:只有科学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体现正确价值取向的人文精神作为科学技术的依托,这样,科学技术才能成为人民的福音,而不致变成残害人类的毒物。到20世纪末,科学技术的先行,出现了脱离人文精神的趋势,即就在最新的信息网络世界也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这就再一次告诫人们:科技必须要有人文精神的浸润;由此提出了前面所说科技伦理的再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