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6年创立哈佛大学标志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开始。在此后三百多年高等教育实践中,美国十分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此,美国不仅重视对教学理论的研究,而且重视对“校园文化”(Campus Culture)这一特殊现象的关注,认为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美国的一些学生事务管理理论专家自八十年代以来加强了对校园文化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对校园文化的一些基本看法,本文择其要点介绍之。 一、对校园文化的理解 校园文化是建立在母概念“文化”之上的,关于“文化”内涵,美国学者有一个比较通俗的比喻:阿拉斯加长年处于冰天雪地之中,那里的印地安人创造了大量的有关“雪”的词汇,其意义之多令人咋舍,学术界对“文化”内涵的解释同样也是丰富多彩。在对“文化”理解百花齐放的情况下,美国学者觉得可以摆脱“文化”多样性概念的困扰,从一定实用框架内来理解“校园文化”,给出一个规范性的定义,以统一校园文化的论域。基于这样的想法,他们把校园文化界定为“学校的历史、使命、物质环境、标准、传统、价值观、办学实践、信仰、假说等诸多因素综合起来的且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指导高校学生个体或团体行为以及为认识理解校园内外一些事件、行为提供参考框架的一种模式。”美国的一些学生事务研究专家认为,这样定义有利于加强学生事务管理,比较实事求是。这种好处体现在该定义所具有的三个特点上:其一,该定义通过强调诸如学校的使命、教育目标、物质环境、办学实践、庆祝典礼和有意义的行为等要素的作用,承认不同学校之间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其二,该定义显示:尽管一所高校可能形成了统一的制度,但不同团体和不同的亚文化也照样可以共存于同一学校之中。第三,该定义揭示,学校历史和传统、在外部环境下出现的变化以及学校的特性对校园文化及其亚文化能够产生影响。 二、校园文化的结构 美国学者认为,校园文化是由四种要素构成的,这四种要素也形成了校园文化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有形文化(artifacts)。这种文化是校园文化中可感觉到的具有一定感染功能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如物质文化、言语文化和活动文化等。 物质文化(physical)是指人们创造的事物,这些事物能够迅速给人们提供感觉刺激,给人一种有意义的情感薰陶和启迪。物质文化包括有形技术、室内外空间布置、艺术作品和建筑。一所高校的自然环境,包括固定的内部布局结构、学校所处的地域都能形成一所学校的物质文化。弗吉尼亚大学校园内的绿色,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的Sproull大广场,哈佛大学的庭院,圣母玛丽亚大学的鎏金圆顶建筑等都是学校的典型标志,标志物的存在使这些学校与其他学校得以区别开来。校园绿色的建设以及象征意义的重要性可以使师生员工产生一种特殊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在埃尔汉姆学院的中心地有一片宽阔的草坪,四周是步行小道,站在这里可以将学校的所有建筑一览无余,加之埃尔汉姆人常常在这里进行政治集会,于是该地区被誉为学校的“心脏”。当都市大学开展“护绿”运动的时候,当学校将学生的雕塑作品在大庭广众之下陈列出来征求修改意见的时候,他们实际上也在向校外大众以及本校师生表明该校与附近学校的不同,鼓励人们要有独特的个性,这种信息的传递与学校的价值观和目标是一致的。 第二种是言语文化(verbal)。不同人群中的言语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校园也有不同的言语文化,这言语体现在语言、故事、传说等主要方面。尽管高校校园内更多地使用着比较客气的话,但各校在言语使用上的个性却是客观存在的。在马萨诸塞大学,"oppressioneducation"(压迫教育)这一术语蕴含着学校消灭各种不同形式"isms"(主义)的决心,这些主义包括racism(法西斯主义),sexism(性歧视主义)等。在斯坦福大学,"running the dish"是指向校园边际上安有无线通讯设施的山丘上慢跑,是一种轻微的体育活动。不同的言语除了表示学校的差异以外,还能给新生提供一种行为方式和价值标准的暗示。 活动文化(behavioral)主要是指各类仪式、庆典等。各类庆典、仪式是一种现时文化的表现形式,它将现在与过去联系了起来。如好莱欧克山学院有一个传统,晚上学习的途中设有休息时间,以供学生喝点饮料、填些点心。一些活动仪式可以表达学校的价值判断,如颁奖活动,可以对学生和工作人员所取得成绩进行表彰,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强化他们与学校价值观一致的行为。俄亥俄州的迈阿密大学邀请当地社区人士来提名在公共事业活动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学生,并参加这些学生的授奖宴会,也是一种体现校园文化的有益活动。相关的活动还有聚餐、下班仪式、正式会议、休息茶会等。 第二层次:行为方式(Perspectives)。这是一种适用于相应环境下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和标准。就其本质而言,这是一种选择或使用某种行为的样式,这种样式可以解释、也可以决定各类学校中师生可以共同接受的行为。这种方式不是人为地在短期内制定出来的,而是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群体成员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的行为上打上本群体的烙印,折射出不同群体的文化理念。迈阿密大学和印地安大学的大学生联谊会会员常常穿着敞着领口的衬衫、卡其裤子、懒汉鞋子,这表明他们对美国传统的向往和对校园生活的热爱,而在长青学院和格瑞奈尔学院,人们的穿着就要随便得多,这反映了他们坚持人人自由平等的一种理念。在埃尔汉姆学院,人们习惯于在讨论会开始之初保持一段时间的沉默,一些学校在学院会议上决定某件事时往往采用秘密投票的方式,在许多小一点的学院和多数男生联谊会里,公开场合讨论性问题是忌讳的。这些都是各校不同的行为方式的一个侧面,反映了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 第三层次:价值观(values)。价值观是一种满足何种主体需要的诀择,是对一所学校或一个群体业已形成的有关理念的支持,它为某一文化圈内人员在对形势、行动、目标和人作出判断时提供参照。尽管一些长期经受某种校园文化薰陶的老文化人(如资深教师,长期从事管理的人员)能够清晰地描述出这种价值观,表示他们与学校观念、学校使命是多么的和谐,但比起行为方式,价值观还是要抽象得多,难以作出详细的描述。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形式,如学校使命和学校观念,既能影响校园文化,也同时受制于校园文化,它的形成与统一都是比较艰难的。正如某一学校领导人所说,在办学目标上,学校希望充分考虑校内和校外各个方面对学校的期望,但事实上,现实的办学目标与对外承诺的使命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相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