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是欧亚大陆的至高点。由帕米尔山结向四面八方像一把伞那样撑开着,高的山棱是一条条脊梁似的大山脉,那是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低的褶皱里流淌着一条条生命河,那是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叶尼塞河。中国西部是山之根、河之源,而山与河又将西部与欧亚大陆的广阔空间联结为一体。地老天荒的山川大漠则成为生命、历史、人生在漫长时空走廓中的意象。 西部人古道热肠,沉郁内忍,强悍坚毅。他们以不同于东部人的价值座标和文化心理,成为当代精神生活的别一种存在。草原上的西部汉子常常猛地勒住疾驰的骏马,沉思地遥望着东方。山峪里的西部女性有时蓦地煞住跳“锅庄”的脚步,谛听着风儿带来的什么音讯。西部,西部人,西部文化,西部艺术,正在选择当代,应和当代,调适旧自我、复苏新自我以适应当代、追赶当代。这种适应既有自我的改造,也有自我的坚持;这种追赶既是一种趋近,也是一种拉开。一方面更广更深地渗进时代之中,一方面作为天平另一端不可缺少的砝码,平衡着、审视着一个时代的文明,或是顺向、或是逆向,在远方呼应着现代社会。 这种呼应,如若择其要者来谈,大约表现在这么七、八个方面: 第一、西部文化内在构成的多维向心交汇和世界新大陆文化多维离心交汇相应和;西部历史文化的动态多维组合和当代世界文化的综合发展趋势相应和。 中国西部荒原将西亚、南亚和东亚、北亚隔离开来。我们常说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交流,其实还有另一面:文化个性形成和保存的必要条件却是隔离。隔离和交流一样都是文化发育的机制。西部的这种“文化隔离机制”,使古波斯、古印度、古中华文化得以在相对封存的环境下发展,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我们甚至可以不无痛切地说,是中国西部以自己旷古未有的荒蛮为代价,成就了世界古文化几个最具标志性的景观。中国西部周遭靠海的平原,一圈自然的低地,纷纷成为人类生存的福境和文化的高峰,而耸立其中的地球之巅却沦为文化的低谷。 这时候,辩证法却使之出现了转机:亚洲大陆(也部分地包括欧洲和北非的地中海文化)的几座文化高峰开始朝中国的西部文化低谷向心而汇,使西部在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中逐步形成六圈四线的文化地图——新疆文化圈、青藏文化圈、陕甘文化圈、蒙宁文化圈、川渝文化圈、云贵文化圈和将它们联结起来的丝绸古道、唐蕃古道、草原古路和南方丝路。六个文化圈清晰地反映出波斯文化、印度文化、蒙古文化、地中海文化和中国中原文化在中国西部不同程度的组合交溶,(新疆文化圈就鲜明地体现出中华文化和波斯文化、中亚文化多维交汇的特色);四条文化古道则将西部的六个文化圈和世界各大古文明结成网络。这使多维性和动态性成为中国西部文化和西部人文化心理上的一个传统优势。 我们在世界文化地图上还能看到另一种多维文化交汇现象,这便是世界几大文化在美洲、澳洲、非洲和那里的本土文化发生碰撞、交溶。这种交溶不是中国西部内向性聚合的交汇,而是欧亚文化外向辐射的交汇,是多维文化的离心交汇。于是,美、澳、非的新大陆文化和中国西部文化便呈现出一种内在的同构,尽管两者是在不同时空中发展的,发展的形态和程度都有很大差异和差距,却渐渐有了自觉的呼应和不自觉的感应。 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已经由古代的隔离发展时期、近代的选择发展时期,进入了当代综合发展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文化的综合发展方式在世界兴起,它克服了选择发展时期的片面性,即在竞争和淘汰中常常忽视吸收、溶汇对方的优长。现代文化开始重视综合统摄当代各种文明的精华和具有生命力的因素,积极主动反映各种文明的共同趋势和发展可能;同时在文明发展中既重物质环境的改善,更重以人为本;既重历史、又重审美。前苏联学者甘图诺娃认为,后现代主义在自己的探索中吸取、融合了欧美、非洲和东方各地的指导经验和审美经验。美国学者詹明信解释,后现代主义和帝国主义之后的“多民族资本主义”相联系,它由从时间角度把握世界转为从空间角度把握世界,这是由“线”到“面”、到“体”的转化,由一维到多维的转化,也就是由否定性的竞争—淘汰发展,进入了综合性的竞争—交汇发展。文化的多维构成的底蕴,文化的开放容受的结构,文化的综合统摄的能力,都是现代社会对人在素质上的要求,在这方面,西部与现代有着一种相互应和的潜质。 第二、西部人多民族杂居状态和现代人跨社区发展状态相应和,西部人因杂居带来的心态杂音和现代人文化心理的杂色也遥相应和。 西部是中国的民族博览会,是民族文化的百花园。我国56个民族起码有50个以上生活在西部。西部少数民族的分布大约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相对集中于一个地区,且人多地广,有的已从事农耕活动,形成定居的村落,如西南许多民族和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他们长期生活在纯一稳定的社区中,心灵的杂音杂色较少。第二种,虽然相对集中,但游牧为生,居无定所,如蒙、藏、哈萨克族,流动性较大,对不同生活习俗和价值标准,容受性和适应性较强,第三种是几个较大民族交界地区的杂居状态,比如青海湖、祁连山一带,正处于大西北四个民族文化圈的结合部位,自古以来民族杂居,衍生了一些新的小民族如东乡、裕固、保安、撒拉等等。他们和汉、藏、蒙、回、哈萨克比邻而居,四面交通、八方往来,在驳杂的文化心理中呈现出强劲的生命力。第四种是已经在城镇有了各种职业的少数民族。他们以单个的家庭和个体,或小群体、小家族,进入五方杂处的城镇社区,不但要适应多民族杂居的现实,还要承受由牧区、农村到城市,由部族文化、村社文化到城市文化的价值转移、价值杂交。就心态杂色而言,他们是最丰富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