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597(2000)04—0056—03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了人。人与自然、文化之间相互创造和被创造以其显在的事实表明,在一个自然文化圈内形成的某种地域文化生存形态,以一种“集体无意识”,在不自觉中规囿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程式,使生存于其中的人们逐渐形成了具有特定价值观念的文化心理结构。作家艺术家较之一般人,其个性气质与其所在地域的民族文化背景有着更为直接深刻的联系。郭沫若的思想性格、个性气质,以及审美创造便浸润着他的故乡——南中国那块充满神奇浪漫土地的历史文化传统。 文化背景:长江流域的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 中华文化是一体多元交叉发展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同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并孕育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两大源头——北方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包括邹鲁文化、三晋文化、燕齐文化)和南方长江流域的荆楚文化(包括向上游的巴蜀文化、向下游的吴越文化)。中原文化以儒学标榜,儒在钟鼎,注重人与社会的协调,滋生伦理规范和内省模式;荆楚文化以道学著称,道在山林,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崇尚自然、耽于幻想。因而北有孔子儒学及其所编朴实无华的《诗经》,南有老庄及屈原奇幻瑰丽的《楚辞》,南北交相辉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内山川、土壤、气候、大致相同的语言,信仰、习俗、生活方式以至文化心态形成该地域的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影响和塑造着这一区域的文学风格,也影响和塑造着作家艺术家的气质人格和美学风格。 郭沫若的故乡是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巴蜀。远古时蜀与楚,从文化上说是同一类型。巴蜀奇丽的山川,也酝酿了神话和巫风,在这一背景上演唱着热烈婉转的歌谣,舞踊着激情迸发的诸神,助长了巴蜀文化的浪漫主义气质。巴蜀和荆楚的交流渗透融合源远流长。秦统一天下后,荆楚文化、巴蜀文化不仅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也在与周邻地区的文化不断地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融合中发展壮大。在这种融合中,巴蜀与荆楚,巴与楚,荆与楚及各地域文化并未失去其明显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在数千年的互相交流渗透的历史进程中,从文化上说是同一类型的巴蜀荆楚文化圈,其文化共同性仍是很鲜明的,即道文化因素和浪漫色彩。及至郭沫若诞生的年代,巴楚之地虽一定程度的儒学化了,但在山青水秀的乐山,道文化仍具有活力。 少年时代:对巴楚文化个性的感悟和认同 郭沫若青少年时代的家族文化背景和早年生活氛围、文化教育及故乡的民俗风情,给予他较多道家文化的影响。 首先,就郭沫若的家族文化背景和早年生活氛围而言,郭沫若出生在川南有“海棠香园”之称的嘉州。“天下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蜀地山川毓秀钟灵,峨嵋山、凌云山、高标山、沫水、若水、泯江……山连着山,水连着水。郭沫若从小就在故乡充满诗情画意的山山水水中熏陶着,传承着崇尚自然的情趣。四川“绝好的山河”曾经给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以丰富的滋养;同样,峨嵋、凌云、泯江、大渡等名山大川的宏伟气魄和博大精神对于郭沫若的陶冶及其浪漫主义诗人气质的形成,也有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郭沫若祖籍福建宁化县,其家族清朝末年入蜀,从事被儒家视为“末流”的商业。祖上“由两个麻布起家,长途贩运,逐渐殷实”,父亲“奔走于铜、雅、府三河之间,酿酒、榨油、卖鸦片烟, 兑换银钱”[1]。商业经济生产方式培养人的开拓精神和强烈个性, 郭家的商贾文化氛围也培养了他耽于幻想、追新求异、自由浪漫、奔放不羁的个性特征。 其次,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考察,侠义精神是嘉州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郭沫若称他的故乡“铜河沙湾——土匪的巢穴”,郭沫若的祖父、父母不仅有游侠之风,而且还有那样不幸的遭遇和可赞的事迹。郭沫若儿时记忆深刻的不是文人学士,农夫贫妇,而是“土匪”,他对出身沙湾的大渡河土匪头领的爱乡心和义气颇有几分欣赏和佩服,这些都影响和塑造着他的豪爽叛逆的性格和游侠之风。家族血缘背景中的道文化因素与商贾文化所蕴含的耽于幻想、追新求异的特征,构成郭沫若早年生活氛围中与巴楚文化联系的内在根基,而较少纲常名教的束缚。 再次,从文化教育和思想倾向上看,郭沫若二三岁时就接受了母亲“诗教的第一课”。在“绥山馆”发蒙读书,白天读经,晚上读诗。塾师沈先生以《千家诗》、《诗品》、《唐诗三百首》等古诗作教材,结合当地的自然景物教郭沫若读诗、对对子[2]。陶渊明、王维、李白、 孟浩然、柳宗元等著名诗人对大自然的生动描绘,给幼年沫若以莫大的兴会。郭沫若从小又接受了较多的道家文化的影响,在乐山求学期间表现出某种倜傥不羁,愤世嫉俗的道家风范。郭沫若十三、四岁时开始研读《庄子》,他不仅喜欢其汪洋姿肆的文辞,而且也迷恋过庄子的思想。同时他向往苏轼、崇拜王阳明、景仰屈原。在以风骚并重,即“诗言志”和“诗缘情”的中国抒情传统的两大精神原型中,郭沫若更认同了《楚辞》缘情的秉性,对巴楚文化个性的感悟和认同,在不为主体觉察的无意渗透和诱导中,追寻巴楚文化的浪漫色彩,形成郭沫若对大自然执着的偏爱,热烈奔放的气质,狂放不羁,反抗叛逆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