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8X(2000)03-0017-03 文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迄今还有一些争论。争论的核心问题是文化发展动力系统的构成。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生产力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般认为,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由于一定的文化不过是一定社会运动的产物,归根到底说,文化的发展最终由生产力所决定。 生产力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时空坐标。表现在时间上,生产力的加速度增长决定了文化的加速度增长。这一点,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代替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前后文化积聚能力的显著差异得到验证。表现在空间上,生产力的空间扩张决定了文化的空间扩张。拿当今世界来说,没有全球性的经济来往,就没有全球性的科技文化交流。 生产力有两种衍生形式:一种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即生产关系;另一种是生产的技术形式,即生产力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生产力及其衍生形式是人类认知和价值判断的对象。经过多次认知和价值判断,人类便建立起可被称之“认知-价值关联体系”的二级稳态反映序列(参见图1)。在所有的时代中,这个二级稳态反映序列都是多元化的(在阶级社会中突出表现为意识形态的对立),而多元化的亚文化之所以有着时代共性在于特定生产力为它们界定了共同时空。
二、阶级斗争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了阶级,也就产生了阶级斗争。阶级社会文化的阶级性是在阶级斗争中形成的。阶级斗争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阶级斗争使阶级对立起来,形成鲜明的敌对阵营,使不同阶级的文化分化发展成为必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典型标志。它所引发的阶级斗争突破着类型经济文化的范畴,使文化挺进于复杂的社会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的发展层次。其次,阶级斗争的出现,不仅使社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也使得不同阶级基于这种分工而复杂化,通过融合而形成知识分子阶层——文化生产的专业阶层。这是文化发展中一个质的飞跃。此外,阶级斗争也使处于敌对阵营的阶级能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成果扬弃,使自己的阶级个性在阶级斗争中感染整个社会文化领域,从而形成阶级性的外推。 (二)阶级斗争产生了为阶级斗争服务的文化部分——政治文化。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的认识论和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它们的政治文化观念在历史上不断凝结,形成了保守、反动的政治观和民主、进步的政治观的斗争。 (三)阶级斗争扩大化妨碍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例如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在相当一段时间可谓“大革文化命”;必要的阶级斗争促进代表新阶级的文化的孕育和发展,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诞生了社会主义新文化。 (四)阶级斗争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推动一定社会形态发生量变或质变,从而引起文化形态与之相适应的量变或质变。 三、战争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动力 战争是阶级社会的固有现象之一,“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暴力)的延续”。对战争,我们要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不能完全肯定它,也不能完全否定它。毛泽东同志曾将战争做过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性质划分。在我们看来,正义战争肯定是文化发展的伟大动力之一,而非正义战争在推动文化发展上往往也有积极的一面。 (一)战争产生不同类型的战争文化。在国际战争中,战争文化表现为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与侵略主义、殖民主义的类型对立;在国内战争中,战争文化表现为正义、进步和反动、保守的类型对立。 (二)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新文化的产生,使不同文化形态在交流中共同发展。如具有侵略性质的“十字军东征”对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在于:(1)它打破了拜占庭帝国与阿拉伯商人在近东商业上的垄断地位,掌握了地中海的通商要道,确立了意大利等城市国家的经济枢纽地位,促进了城市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使欧洲文化获得了新质;(2)它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准隔绝状态,使东西方文化得到必要的交流,加快了东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发展步伐。 (三)国际战争中的失败促使战败国普遍进行文化反思,从而推动文化形态发生重大变革。如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文化形态先后发生了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再到社会主义的演变。 四、民族文化心理五大永恒矛盾是文化发展的自发动力 任何民族的文化心理都存在着以下五大永恒矛盾,即天人矛盾、人际矛盾、人与群体的矛盾、人与传统文化的矛盾和人与历史进程的矛盾。由于不同民族对这五大永恒矛盾有自己特别的认识和判断,后者便以特别的方式内在推动一定民族文化的发展。 (一)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矛盾产生了民族基本人生态度:入世或出世。例如:古代希腊人坚信人定胜天,积极入世,个性张扬;古代中国人主张天人合一,中庸入世,个性平淡;古代印度人认为人难胜天,消极出世,个性低沉。 (二)如何看待个体与他人的矛盾产生了民族情感方式:情感或理性。例如:经过三次政治改革,古希腊自由民大批出现,基于农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滋生了“个人主义”思潮,因而他们重视理性选择;古代中国人进入文明时代后,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使得血缘宗法制度与生产关系一同发育,因而重视情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