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显著变化。纵观其思想变化的轨迹,既有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一致的方面,也有从社会发展的长远考虑令人担忧的一面。为保证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限制并缩小其思想偏离的程度,应准确预测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发展趋势,认真研究相应的社会对策。 一、大学生思想变化发展趋势 第一,大学生对改革实践和改革理论方面的认识与评价的偏离程度将日益缩小。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改革的年代,对改革有许多亲身经历和深刻感受,亲眼看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和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的健康发展决定他们将对改革充满希望和信心,增大了该群体的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奠定了他们接受社会主导政治理论的心理基础。与此同时,大学生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将逐步深化并内化为自己的政治思想;大学生对党的领导的评价也将随着改革成就的逐步扩大而提高。各方面的综合作用最终决定着大学生对改革实践和改革理论方面的偏离将呈日益缩小的趋势。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将给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将在客观上加大社会对大学生的整合程度,最大限度地缩小偏离的程度。大学生已经深刻认识到步入工作岗位后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已经认识到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实现其自我价值,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竞争、接受挑战。社会将为他们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这将使大学生意识到他们应该努力在学校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更好的在社会参与竞争打好各方面基础。 第三,随着大学生的个人本位日益增强,大学生思想状况与社会的偏离不会有明显的增大。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利益的个体化。经济利益的社会化主要是通过经济利益的个体化来实现的,经济利益的个体化将导致价值观念的个人本位。从整体上来说大学生个体本位思想日益强化的趋势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我们不能简单地否认个体本位思想增强也有其积极的、进步的一面。因为大学生对其个人价值、个人成就、个人需要等方面重视程度的逐渐加强为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驱动力,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使他们的素质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应该看到虽然大学生对个人的前程和事业更加关心,但是他们对国家大事的关心程度也将不断提高。 虽然个人本位思想日益增强存在着以上的正面效应,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如集体归属感和凝聚力不强,部分学生片面强调个人私利,由此导致了与社会、集体、他人的不协调,甚至对社会、集体、他人产生危害。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学生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方面的表现并不很明显,但有此倾向的学生的比例数却使人不容乐观。 第四,大学生将以正确的、积极的态度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按照自己的观念塑造自己,突出强调自己的个性。他们尊重别人,同样也要求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社会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和科学的控制方法,就会一方面给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有利于缩小偏离程度。 第五,价值取向日趋功利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大学生的思想偏离,个人本位思想日益增强势必导致功利化。今后几年大学生的功利化色彩虽然不十分浓厚,但却将突出地表现为“急功近利”性质。这是同他们追求近期效应相联系的,表现为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喜好追求眼前利益,很少作长远打算。由于社会上出现的不正之风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彻底解决的,许多学生对此缺乏充分的认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这种功利化思想,进而导致偏离程度增大。 第六,价值评价标准的模糊、多元化趋向将长期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偏离。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一些社会上流行的并与社会传统价值观相悖的思想观念采取了较“宽容”和“理解”的评价态度。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改革开放以来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大众传播出现误导以及社会舆论对某些不良现象采取的不干涉态度等都给大学生的是非观带来了不良影响,使他们的是非、美丑、善恶观念淡化。其次是各种西方文化思潮、非理性主义在大学生中仍有市场。再次,就是思想工作滞后,许多大学生在思想上表现出不良的两面性并对一些落后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存在着逆反心理。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价值标准的模糊、多元化倾向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回到原有的价值评价标准上去。 二、社会对策 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归根到底是随着社会发展的脉搏跳动的。其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程度取决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社会为其提供的现实条件,因此应注重实施以下相应的社会对策。 (一)积极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大学生群体的发展状况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大学生群体与社会的偏离最终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可见,社会若能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就既能保持大学生群体与社会的协调,又能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在为大学生创造发展条件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首先,社会应建立多种形式的沟通渠道,发挥大学生的社会监督作用。大学生在与社会发生偏离过程中,常常对社会某些即存的问题表现出不满情绪,而疏导这些不满情绪使之不致于引起大学生对社会的否定的最有效办法,就是通过社会的有关组织机构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沟通渠道,与大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社会应重视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反映,将其纳为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社会监督作用。其次,适当扩大大学生社会活动的领域。应该鼓励、支持大学生参与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认识、了解社会现状。最后,社会应创造更多的条件,使大学生拥有自身发展的更大可能性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在整个社会中更多地、更充分地接纳大学生,才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热情和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这样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和限制了大学生的社会偏离,保证了大学生与社会发展方向的一致性。